
2025年日本股市在經歷過4月的急跌之後,一路回升,尤其5月和6月都走出一波較強的反彈行情。6月30日,Nikkei 225指數突破40000點至40487點,接近一年來的新高。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今年日本股票為什麼上漲?是否還能持續?
哪些日本股票值得推薦?
台灣人如何購買日本股票?
日股今年上漲的邏輯,還能繼續嗎?
日本股市這一波上漲行情的邏輯是『市場對日本企業的價值重估』,加上『結構性優勢帶動』的結果。
今年4月,因為特朗普突然宣布加徵關稅,全球市場嚇到急跌,日經指數的本益比(PER)一度掉到12倍,比國際主要市場還要便宜。隨著投資者發現之前對經濟的預期太過悲觀,本益比慢慢回升到13倍左右,價值重估成了這波反彈的關鍵推力。
另外,最近市場上瀰漫著「減持美股」的氛圍,海外資金正在重新調整資產配置,而日本股市因為估值相對便宜,成了國際資金的重要去處。但這波上漲不單單只是技術性反彈,東京證交所推動的公司治理改革,讓越來越多企業願意提高分紅、實施庫藏股,基本面得到改善。
還有一點,全球科技產業鏈的復甦,也帶動日本半導體和精密設備類股的表現,讓市場更有信心做多。不過,接下來行情能不能延續,還是得看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怎麼調整,以及全球投資人的風險偏好會不會轉變。
巴菲特最早從2019年買入日本五大商社,並且在今年6月增持(三菱商事、三井物產、伊藤忠商事、住友商事、丸紅)的股票。大家應該也熟悉巴菲特的投資風格,他買入的大部分股票都是長期持有的,不會那麼快賣出。而今年他更是在波克夏股東大會上聲明,五大商社的股票「50 年都不會賣」。
本文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適合散戶的日本優質股,並給大家逐一推薦。
日股推薦1【基恩士 6861.JP】
Keyence(基恩士)這家公司,一般人可能不太熟悉,但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可是赫赫有名的「隱形冠軍」。1974年由瀧崎武光在大阪創立以來,Keyence一直堅持「設計導向」的理念,專注於開發高附加價值的自動化感測器視覺系統、鐳射標記設備、工業測量儀器等產品。雖然他們自己不碰生產製造,但透過全球直銷網絡,產品已經賣到全球46個國家和地區。
Keyence的產品主要聚焦在三大領域:工業自動化(感測器、條碼閱讀器)、精密測量(數位顯微鏡、測量儀器)和製程控制(鐳射加工設備)。這些解決方案在半導體、汽車製造、生物醫藥等高階製造業中無所不在,在北美、歐洲和亞洲的主要工業國,看到Keyence的藍色Logo,就知道是智慧工廠的標配。
從最近幾年的財報來看,Keyence的表現相當穩健,幾乎每年關鍵財務指標都在成長。2024財年,公司營收達到1.059萬億日圓,營業利益5497.8億日圓,稅前利益5610.1億日圓,最終淨利潤更是高達3986.6億日圓。
[圖片來源:Keyence財報]
根據過去三個月内5位華爾街分析師對Keyence設定的12個月目標股價預測,給出的平均目標價落在74,282.41日圓,最高甚至上看80,075.16日圓,最低也有66,235.01日圓。相較於目前股價56,800日圓,有30%的潛在上漲空間,算是相當值得關注的日本股票。
日股推薦2【東京電子 8035.JP】
講到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這家總部在東京的半導體設備大廠,現在市值已經衝到12.6萬億日圓,可以說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關鍵供應商。他們專門供應晶圓清洗系統、鍍膜設備等重要製程設備給三星、台積電和英特爾這些行業巨頭。
最近幾年,由於半導體材料在電子設備和軍工領域的戰略地位越來越重要,相關設備的需求也跟著水漲船高。
看看他們剛出爐的財報,2024財年表現也是相當突出。合併營收達到2.43萬億日圓,比前一年成長32.8%。其中海外市場更是增長迅猛,銷售額成長36.2%,到達2.24萬億日圓,佔總營收的92.2%;日本國內市場則是小幅成長2.7%,貢獻1899.8億日圓。
雖然銷售成本增加了28.5%,但他們的成本控制做得很好,毛利潤反而成長38.1%,達到1.15萬億日圓,毛利率還提升了1.7個百分點,達到47.1%。更厲害的是,銷售及管理費用佔比下降了2.1個百分點,只有18.4%,這讓營業利潤暴增52.8%至6973.2億日圓,營業利潤率也提升3.8個百分點,達到28.7%。
最後,稅後淨利潤成長49.5%,達到5441.3億日圓,每股收益從去年的783.8日圓大幅提升到1182.4日圓,完全展現出了他們全球化經營策略的成功。
自從財報公布後,Tokyo Electron的股價已經漲了不少,但很多分析師還是看好後市,認爲Tokyo Electron還有不少上漲空間。像Jefferies的分析師就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設在32,000日圓。
日股推薦3【日本三菱重工 7011.JP】
佈局日本股票時,國防類股一直是個不錯的選擇。而這個領域,就不能不提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這家堪稱「日本工業活化石」的百年企業。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84年成立的三菱造船廠,從明治維新時期就開始參與日本工業化進程。
這家承載著日本工業精神的企業,最早從造船和重型機械起家,如今已發展成橫跨航空太空、能源設備、工業機械等戰略領域的綜合工業巨頭。
作為三菱集團體系中最老牌的核心企業,它的發展歷程可以看作日本近現代重工業發展的縮影,至今仍代表著日本製造業的最高技術水準。
最近三菱重工發布的業績展望相當樂觀:在不考慮美國關稅影響的情況下,受惠於國防需求持續強勁,公司預估2025-26財年營業利潤將成長9.6%,達到4200億日圓(約29億美元)。這個預測是基於2024-25財年實際營業利潤3832億日圓(年增35.6%)的表現,儘管這個數字比市場分析師預期的稍微低了一點。
從各業務部門來看:航空太空與國防業務的預計營業利潤增幅達40%,成為主要成長動力;能源系統業務(包含渦輪機等發電設備)也有17%的預計利潤增長。
過去三個月內,8位華爾街分析師對三菱重工給出的目標股價預測顯示:12個月目標價平均為3,743.76日圓,最高看到4,100日圓,最低也有3,030日圓。相較於目前3,185日圓的股價,潛在上漲空間達到17.54%,可見市場對這家百年企業的未來是相當看好的。
日股推薦4 【任天堂 7974.JP】
提起任天堂(Nintendo),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那個陪伴無數人童年的遊戲巨頭。不過,公司2024財年的業績報告卻不太樂觀——營收大幅下滑30.3%,只剩1.16萬億日圓,營業利潤更是暴跌46.6%,達到2825億日圓,淨利潤也縮水43.2%,僅剩2788億日圓。
是什麽造成了營收的下滑?任天堂在財報裡給出兩大關鍵點:第一,Switch現有主機機型已經進入生命週期末段,玩家都在觀望;第二,下一代主機Nintendo Switch 2的預告進一步抑制了消費者購買意願。從市場分佈來看,美洲依然是任天堂的最大市場,貢獻了44.2%的營收,歐洲和日本分別佔24.5%和23.6%,其他地區加起來則佔7.7%。
既然財報數字不好看,爲什麽這裏我們還要推薦呢?因爲不少市場分析師認為,在經歷疫情後的增長放緩後,電子遊戲類股票正重新顯現投資價值。TD Cowen的分析師Doug Creutz就指出,遊戲產業的成長速度持續超越全球GDP,關鍵在於玩家基數擴大、變現模式多元化,像是訂閱制、虛擬道具和季節性內容更新,讓廠商能從每位玩家身上賺到更多錢。
過去三個月,華爾街11位分析師對任天堂的12個月目標價預測平均落在14,035.27日圓,最高甚至看到20,780日圓,最低也有10,000日圓。
日股推薦5 【索尼集團 6758.JP】
索尼(Sony Group)最新一季的財報顯示,儘管受到音樂和電影業務的推動,截至3月的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4.6%達到1977億日圓,但公司預估新財年淨利潤可能會下滑13%,主要就是受到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
仔細看索尼的業務表現,音樂和電影內容部門成爲了公司利潤增長的主力,這要歸功於索尼這幾年在內容生態的佈局。例如收購遊戲工作室Bungie、動漫平台Crunchyroll,還有跟角川集團合作開發IP衍生價值,這些投資現在都開始看到回報了。
不過硬體業務就沒這麼順利了。PS5的銷售預期從1850萬台下修到1500萬台,顯示遊戲主機市場正在調整。更麻煩的是美國關稅政策,預計會吃掉索尼1000億日圓的營業利潤,逼得索尼不得不重新思考全球供應鏈的佈局。
索尼高層在財報會議上透露,他們已經開始採取行動,包括分散生產基地和調整定價策略來應對關稅問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索尼展現出日本科技公司特有的“柔韌式經營”能力 - 在維持硬體業務的同時,加速轉型內容服務。這種"軟硬兼施"的策略能不能成功對抗地緣政治風險,將是未來觀察的重點。
根據過去三個月內9位華爾街分析師給出的預測,12個月目標價平均是4,389.49日圓,最高看到4,910日圓,最低也有3,900日圓。比起現在3,607日圓的股價,潛在上漲空間達到21.69%。
日股推薦6 【三菱商事 8058.JP】
接下來要講的三菱商事(Mitsubishi Corp.),我們上文提到的日本五大商社之一,也是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最愛投資的日本企業之一。
2025年6月底,波克夏旗下的National Indemnity公司向監管機構提交文件,宣布對五大商社的持股比例都提高了1.0%到1.7%不等。增持後,波克夏對這些商社的持股比例已經達到8.5%至9.8%。
其實巴菲特從2019年7月就開始投資日本五大商社,他青睞這些商社的原因主要是:資本運用效率高、管理團隊優秀,而且非常重視股東權益。在2025年2月給股東的信中,巴菲特還透露已經獲得日方同意,可以將持股比例提高到9.9%以上,而且暗示未來還會繼續加碼。這些日本商社在全球控股或參股了大量能源、資源和基礎建設項目,實力相當雄厚。
三菱商事最近公布的2025財年(截至3月31日)業績報告顯示,雖然全年營收18.6萬億日圓,比前一年減少4.9%,但稅前利潤卻逆勢成長2.3%,達到1.4萬億日圓。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9507億日圓,雖然比前一年微幅下滑1.4%,但這樣的表現已經顯示出日本綜合商社在經濟不景氣時期的經營韌性。
不過目前三菱商事的股價稍微有點偏高,建議投資人可以等股價回調到合理價位時再考慮進場。畢竟有巴菲特這樣的大咖持續加碼,長期來看還是很具備投資價值。
日股推薦7 【日立 6501.JP】
最後要説的是日立(Hitachi),老一輩的人應該都會記得他們家的電視機、錄影機和Maxell電池。這家已經有111年歷史的日本工業巨頭,最近動作頻頻,砸下96億美元收購美國數位服務公司GlobalLogic,全力向軟體服務商轉型。日立CEO東原敏昭稱:「這將是整個公司的重大變革。」
創立於1910年的日立集團,在日本綜合企業裡以最為激進的並購策略著稱。雖然現在已經退出大部分消費電子市場(家電業務仍保留少量份額),這幾年更陸續賣掉電動工具、化工這些成長停滯的老業務。他們現在的策略很明確:保留軌道交通設備、汽車零件這些重型機械製造業務,同時全力衝刺工業數位化服務,幫製造業客戶進行數位轉型大升級。
雖然4月時因為川普關稅政策讓日立股價大跌,但沒多久就又漲回來了,現在股價還在接近20年來的高點。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Ulrike Schaede教授評論,日立這麼頻繁的資產重組,對保守的日本企業形成「日立衝擊」,其“從電氣製造商向基礎設施數據解決方案商的身份轉變,堪稱企業轉型典範”。
現在的日立,早就不是當年那個只會做家電的公司了。投資日立的好處在於,他們轉型策略明確,而且執行力強,這幾年股價表現也證明市場對他們的轉型相當買單。
台灣人如何買日本股票?
前面為大家整理介紹了7隻不錯的日本股票,想必大家會有想買的衝動。那在台灣人如何投資日本股市呢?這裡給大家3點建議:
1.直接投資日本的股票指數
投資股票指數可以說是最直接、最簡單的辦法了。雖然漲幅可能沒有單只股票大,但只要日本股市總體上漲,我們就有最大的確定性獲取收益。其實做交易,無非是為了確定性的收益。如果您追求確定性,那麼投資指數是最簡單、也是最好的渠道。
日本股票指數有很多,比如日經225指數、東證指數等,最出名的當屬日經225指數 (Nikkei 225)。該指數蓋了日本股票市場中225只最優質的上市公司,我們能想到的知名日本上市公司基本都包含在指數中。
今年上半年,日經225指數先是在全球關稅恐慌中跌至31136的一年多來的低點,但隨後又在估值修復、全球資金流動和基本面改善的邏輯下走出強勢反彈行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儘管難以斷定日股的反彈是否持續,但日股至少已經擺脫了過度謹慎的情況,可以考慮做為資產配置的方向。
可以通過Mitrade差價合約交易,簡單來説就是直接投資指數價格,它支持多空雙向一鍵交易,并且支持1-200倍槓桿,適合中、小資金的投資者。如下圖所示,只需最低50美金,即可投資日經225指數。
現在註冊交易支持新台幣入金,最低入金門檻只有50美金,還有機會獲取100美金的額外獎勵。
2.通過美股買日本股票
很多日本知名公司都在美股發行了存托憑證,例如豐田汽車(TM.US.US)、軟銀 (SFTBY.US)、三井住友(SMFG.US)、任天堂(NTDOY.US)等,只要你有一個美股賬戶即可投資(Mitrade戶口頁支持交易美股),交易極其便捷。這些股票的走勢和日本本土股票走勢還是比較同步的。
3.台灣券商復委托交易
直接買日本個股比較麻煩,不過元大證券、富邦證券可以幫大家做復委托交易。操作流程相對來說比較複雜,買股的數量也有比較多的限制,而且手續費也不便宜。具體操作流程大家可以咨詢以上兩家公司的客服。
日本股票未來展望
短期來看,日本股市最近的走勢主要是看貿易政策的臉色。雖然關稅下調可能會帶來一波反彈行情,但全球經濟放緩加上日本出口表現疲軟,日經指數大概會在37000到38000點之間來回震盪。很多市場老手都提醒,現在外資流入主要是在玩估值套利,這波熱錢能撐多久還很難說。
想要抓住日本股市的短期波動,差價合約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短期買進賣出0手續費,極低點差,可以前往Mitrade注冊瞭解。
如果把時間拉長到2026年,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轉向可能會是關鍵轉折點。萬一日銀真的重啟升息,金融股估值就有機會翻身,而且日元匯率正常化也能讓企業的獲利品質變得更好。不過重點還是要看日本央行的升息步調,能不能和全球經濟情勢配合得好。
需要指出的是,日經指數要再衝破40000點大關,甚至繼續往上攻,可能需要好幾個利多因素一起發酵。比如企業治理改革帶來ROE持續提升、新興產業競爭力形成、以及美日經貿關係取得實質性改善。不過就目前來看,這些條件還沒有完全到位。
💗 開始便捷交易,請訪問 Mitrade交易平台
💗 關注我們的 Mitrade Twitter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