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疊加港股回暖,自去年底以來,多家數字健康醫療企業成功登陸港交所,其中包括訊飛醫療科技(02506.HK)、健康之路(02587.HK)、健康160(02656.HK)。而三度遞表的微醫,也於9月29日再次衝刺港股。
緊隨微醫,另一家數字健康服務企業——上海森億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森億醫療」)也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森億醫療在招股書中表示,其是一家特專科技公司,因為未能符合上市規則第8.05(1)、(2)或(3)條的規定,其尋求根據上市規則第18C章在聯交所上市。
獲騰訊入股,管理層年輕化
森億醫療與訊飛醫療、微醫均聚焦於AI+醫療領域,但各自的業務模式各有側重:
•森億醫療專注於醫療數據治理與臨床AI應用,核心是「數據驅動臨床」;
•訊飛醫療更像「工具普及者」,以語音技術賦能基層醫療;
•微醫則定位「平台連接者」,構建醫患服務生態。
資料顯示,森億醫療是全球AI醫療行業唯一涵蓋L1至L4級别解決方案的企業,具備貫穿數據基礎設施至應用層算法及軟件的全棧技術研發能力。
公司產品的核心是Synapse技術底座,該平台融合前沿AI算法研發、醫療專業知識工程及異構數據治理,構建全棧醫療AI能力;此外,公司擁有多場景AI解決方案矩陣,構建了全域AI醫療,解決方案貫穿醫院自數據基礎設施至應用層算法或軟件,完整覆蓋臨床實踐、科研、運營管理等關鍵場景。
截至2025年6月30日,森億醫療已服務超過750家醫院,其中包括400多家大型醫院。此外,公司在沙特啓動了全球首個AI診所試點運營。
按2024年收入計算,森億醫療是中國最大的醫院AI醫療解決方案供應商以及全球第四大大型醫院AI醫療解決方案供應商。
森億醫療的創始人團隊以及公司股東陣營背景相當亮眼。
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張少典,以及公司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兼華東地區總經理馬漢東,兩人均擁有博士學位。張少典曾入選《財富》雜誌「40位40歲以下商界領袖」及福佈斯中國青年海歸菁英100人;馬漢東曾參與多項國家重大研究項目,並入選2021年胡潤U30中國創業領袖榜。
近年來,張少典帶領團隊承擔十餘項國家級、省部級研究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資助的項目。
此外,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兼首席技術官殷嘉珩主導了多項技術創新,如中國首個基於大語言模型的人工智能臨床病歷生成繫統。
值得一提的是,森億醫療的管理團隊極為年輕,上述三位核心成員年齡介於33至36歲,董事會7人中有5人未滿40歲。
公司自成立以來已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陣容豪華,包括騰訊(00700.HK)、紅杉中國、紀源資本、IDG資本、新航城基金、中電健康基金等。在2024年7月完成F輪融資後,公司估值約為26.6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
去年營收不足3億,亟需「輸血」續命
當下,AI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躍遷,從傳統數據分析邁向解決醫療行業的關鍵結構性痛點。
AI醫療解決方案的進步,推動AI醫療解決方案向更高的自動化水平邁進,行業發展前景廣闊。數據顯示,全球AI醫療解決方案市場預計將從2024年的400億元增長至2030年的906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14.6%。
森億醫療在此機遇下成功實現快速擴張,根據招股書,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客戶數量以及收入規模的復合年增長率均達42%,毛利復合年增長率更是達67%。
由於仍處於發展初期,公司收入規模有限,2024年營收僅2.92億元,難以覆蓋銷售成本、研發成本及其他開支,導致持續虧損。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期内虧損分别為3.76億元、3.52億元、2.07億元及0.97億元,累計虧損已超10億元。
在2018年推出了L1級數據智能解決方案後,森億醫療分别於2020年及2024年開始提供L2級和L3級解決方案,實現了L1級至L3級AI解決方案的商業化及部署。
但從收入結構看,公司仍高度依賴技術門檻較低的L1級解決方案,2025年上半年該業務收入佔比超六成。
L2級解決方案在2023年實現翻倍增長,收入達1.2億元,但2024年增速明顯放緩,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滑超40%,至4196萬元。L3級解決方案則尚處於摸索期,2025年上半年收入僅133.9萬元。
公司對此解釋稱,L2級數據智能解決方案收入下降,主要是因為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為交付了若幹重大合約產品。公司的產品交付週期每年均有所不同,有些在上半年完成,有些在下半年完成,導致半年期間出現一定波動。
AI醫療企業普遍面臨虧損,主因包括研發投入大、商業化落地難、盈利週期長、監管嚴、獲客成本高。加之醫院客戶付款週期長,資金回籠慢,若缺乏外部融資,現金流將承受巨大壓力。
森億醫療的現金流問題不容忽視。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剩下不到5000萬元,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已抵押銀行存款及信貸額度也只有約1.44億元。與此同時,公司流動負債高達4.5億元,流動資產僅3.3億元,流動比率僅有0.73,償債壓力顯著。
這種「現金見底+償債承壓」的局面,可能引發一繫列連鎖風險。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將繼續密切監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並通過多種方式維持財務可行性,包括(其中包括)銀行信貸和外部融資。
若能成功上市,對森億醫療而言不僅是「及時輸血」,更是支撐其持續研發與市場拓展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