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買股票會打算持有多久呢?是像巴菲特一樣長期抱緊,還是僅僅幾個月、幾周、幾天,甚至當天就決勝負?
隨著市場波動加劇,越來越多投資人選擇透過「當沖」來抓住短線機會。台股市場中,當沖交易量已經占到近四成,美股更是因為採用 T+0制度,讓投資人能在當天完成買賣,靈活度更高。
那麼,該怎麼當沖股票?台股與美股當沖規則有什麼不同?有哪些適合當沖的股票?又有哪些技巧與注意事項?這篇新手當沖教學將完整帶你了解。
一、當沖是什麼意思?
所謂「當沖」,就是在同一天內完成買進和賣出,或是先賣再買回,確保部位在當日收盤前結清。
如果是今天買進某檔股票,下午收盤之前就賣出,叫做買進當沖。
如果手上沒有持股,你先放空賣出,等到收盤之前再買回來,這叫賣出當沖。
在台灣,金管會自 2016 年開放股票當沖之後,市場交易量明顯增加,對不少人來說,當沖就是短線進出、搏取價差的工具。
二、爲什麽現股當沖受歡迎?
在台灣股票市場,投資人完成交易後,券商會在 T+2扣款或支付資金。台股的開盤時間是早上 9 點到下午 1 點半,期間會受到香港、歐洲、美國等國際市場消息的影響。有時候前一晚出現重大訊息,可能讓原本看漲的股票,隔天一開盤就變成大跌。為了降低這種「隔夜風險」,越來越多投資人選擇採用當沖交易在當天就決勝負。
因此當沖的優勢有下面3點
降低隔夜國際市場風險。由於當沖交易在盤中完成買賣,收盤後沒有持股庫存,不需要擔心國際市場收盤時的突發事件影響隔天行情。
提高資金使用率。當沖可以在同一天內多次買進、賣出,只需承擔價差的風險。在理想情況下,能夠增加資金周轉率,進而放大獲利空間。
放大槓桿。由於當沖只要支付價差即可,因此交易的價值可以大於本身所擁有的資金水位放大收益。當然放大收益的同時也會放大虧損,因此建議當你真的能熟悉股價走勢後才使用當沖來當成交易工具。
三、當沖的風險
雖然當沖的優勢聽起來很吸引人,但當沖也充滿了陷阱:
1. 手續費與交易稅
雖然政府對當沖有「交易稅減半」優惠,但頻繁交易下來,成本仍不可忽視。以台股為例,若單日交易5筆,每筆本金10萬新台幣,即便每筆僅賺0.5%(即500新台幣),扣除手續費與交易稅後,淨利可能僅剩100-200元;若某筆交易小幅虧損,前期盈利很容易被成本抵消,長期下來甚至出現「賺了價差、虧了成本」的局面。
2.高風險高壓力。
當沖交易的獲利核心依賴短期價格差,台股盤中常因外資動向、產業公告、大盤情緒等因素,出現 1%-2% 的快速波動 —— 對當沖者而言,這類波動可能在幾分鐘內決定單筆交易的輸贏。這不僅要求投資人長時間高度盯盤,還需在短時間內快速判斷多空方向、設定止損止盈,高強度壓力下易出現「猶豫錯過時機」或「倉促決策失誤」,尤其對經驗不足者,短期波動帶來的風險遠大於獲利機會。
3.槓桿風險。
不少投資人為提升資金利用率,透過融資(做多)或借券(放空)進行當沖,但槓桿如同「雙刃劍」:台股融資當冲初始保證金約 50%(即 2 倍槓桿),若行情與預期逆轉,虧損會同步放大。例如,本金 10 萬元融資買入 20 萬元股票,若股價下跌 5%,實際虧損達 1 萬元(相當於本金的 10%);若遇極端行情(如触及漲跌停板無法平倉),虧損可能進一步擴大,甚至面臨券商追繳保證金的壓力。
4.容易上癮
當沖交易的「即時獲利反饋」易讓投資人沉迷短線操作的快感,逐漸忽視長期投資績效。許多投資人從「嘗試性操作」演變為「頻繁交易」,甚至不顧市場節奏、憑感覺下單,最終因「連續小虧累積」或「單筆大虧」,不僅耗費大量時間精力,還可能逐步蝕耗本金,偏離原本的投資目標。
四、誰適合當沖?
當沖是一種高風險、專業性強的操作方式,並不適合所有投資者,以下是5條適用清單:
1.時間充裕,可以全程盯盤的人
當沖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出買賣決策,如果你無法在盤中專心看盤,錯過進出場時機很容易導致虧損。一般來說,上班族,無法盯盤者就不太適合。
2.有嚴格紀律與風險管控能力的人
當沖需要設定好停損並執行,不因為賭一把而違反原則;另外,當沖投資者還需要懂得控制單筆部位大小,把控風險。
3.抗壓性強,能快速決策的人
當沖過程中,分分鐘都可能大漲大跌,若情緒容易被牽動((恐慌殺低、貪婪追高))則非常危險。
4.有一定投資經驗和技術分析能力的人
當沖是一項專業性強的操作,需要能解讀分時線、量價關係,懂得運用均線、K 線、支撐壓力位等工具輔助判斷,如果是剛入門,連基本投資知識都不懂的人,貿然當沖,只會是拿本金交學費。
5.資金較為充裕,可以承擔損失的人
當沖不是穩賺不賠的工具,而是一種以小博大的投機手法,如果本金太少,且加上高槓桿,容錯率極低,很容易一次就爆倉,所以當沖適合資金較為充裕的人。
五 、當沖的方式有哪些?
对台股與美股投資人來說,當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種:
1.現股當沖
我們通常說的當沖指的就是現股當沖,算的上是台股專有制度,台股目前有超1600檔股票可現股當沖。
2.美股當日沖銷/日內交易(Day Trading)
美股的當沖指的是當日內平倉,即不持股過夜,一檔股票在一個交易日內完成買入和賣出。美股日內交易有PDT(Pattern Day Trader)規則,若資金少於25000美金,則5個交易日內最多只能當沖3次,如果資金超過25000美金,則可以無限制當沖。
3.融資/融券當沖
融資當沖指的是先用融資買進股票,再當日賣出;
融券當沖則是先借券「賣出」,再當日買回償還。
需要注意的是,融資融券會額外產生融資利息或者借券費用,另外,若標的很火爆,會產生缺券的風險,這時融券成本就會偏高。
4.衍生品當沖
衍生品當沖指的是在一個交易日內完成金融衍生品合約的買入與賣出,其中的金融衍生品包括:股指期貨、股指期權、個股期貨、個股期權、選擇權等。
很多短線交易者喜歡用台指期做當沖,因為可以使用槓桿且成本低。
5.程式交易/高頻當沖
程式交易當沖指的是使用電腦自動程式,依靠演算法判斷買賣節點,以高頻小額獲利為主。這種當沖方式成本低但對技術要求高,一般新手或散戶比較難做到。
六、台股、美股現股當沖資格對比
由於現股當衝方法相對困難,需要成熟的交易技巧以及一定的風險承擔能力,所以各國都對現股當衝交易的參與者設定了一些標準,下面主要介紹台股和美股的當沖規則和限制。
美股 | 台股 | |
當衝資格 | 資產在25,000美元以上無限制當衝;低於則5日內最多當沖3次 | 先買再賣無限制 先賣再買需開立信用賬戶 |
交易時間 | 週一至週五 美國東岸時間09:30~16:00 (台灣時間21:30~04:00) | 週一至週五 9:00~13:30 |
盤前盤後交易 | 盤前盤後交易均可 | 盤後交易 |
交割時間 | T+1 | T+2 |
漲跌幅限制 | 無限制 | 漲跌幅10% |
最小交易單位 | 交易單位以1股為基本單位 | 交易單位是1張(1000股) (盤後可以進行零股交易) |
結算交割程序 | 以連續淨額交割 | 循環交割按日沖抵 |
手續費/交易稅 | 無證交稅;主要收取券商手續費與SEC/FINRA 規費,部分券商提供「免佣」 | 手續費由券商收取;當沖證交稅減半(0.15% → 0.075%) |
美股當沖常見問題
股票當沖一天可以幾次 ?
股票的當沖次數並沒有明確限制,你可以根據市場條件進行多次當日交易。然而如果你頻繁進行日內交易,那麼你需要滿足特定的資本要求和監管規定,此外一些經紀商也可能會對頻繁的日內交易收取額外的費用或限制交易活動
當沖股票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
當沖股票最佳的時間是在市場高度活躍且波動性較高的時候。這通常發生在開盤和收盤時段,以及重要新聞公告或經濟指標發布之前後。
七、當沖手續費
一般來說,當沖手續費包含券商手續費和證券交易稅。券商手續費一般是股票購買金額的0.1425%,最低20新台幣起。而證券交易稅是政府收取的,現股當沖的證交稅是股票購買金額的0.15%(以前是0.3%,目前減半收取)。
台股當沖費用試算
假設買進台積電100張(= 10 萬股),成交價 600 元新台幣:
成交金額 = 600 × 100,000 = 6 億新台幣
手續費(假設 3 折)≈ 6 億 × 0.04275% = 25.65 萬新台幣
證交稅(當沖減半)≈ 6 億 × 0.15% = 90 萬新台幣
綜合下來看,台股當沖主要成本就是交易稅。
美股當沖費用試算
假設買進 1,000 股 輝達 (NVDA),成交價 $1,000:
成交金額 = $1,000 × 1,000 = $1,000,000
券商手續費:0(大多券商免佣)
SEC/FINRA 規費 ≈ $0.000145 × 1,000 = $0.145
總成本不到 1 美金,但要注意 價差、滑價、融券利息。
八、股票當沖教學分享
當沖操作相對困難,風險高但報酬也高,因此建議大家都先用小資金嘗試再決定是否繼續操作。本文以實戰經驗分享股票當沖操作3步驟,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1. 當沖標的選擇
當沖的第一步就是選擇要沖什麼,要從上千檔標的選出適合當沖的標的,講白了就是有『人氣』,而非那些股價低波動、沒有交易量的標的。為了找出適合當沖的標的,我們一般會透過下列幾個方式來觀察:
消息面
般來說報章媒體是多數人接受資訊的來源,通常見報的時候就會吸引許多投資人關注這個標的,無論是利多消息還是裡空消息都有機會放大當天的波動度,創造投資機會。
投顧研究報告
如果某間公司突然有法人出研究報告,有可能吸引專業投資人或法人投資機構決定增加或減少持股,這些握有比較多資金的投資人的動向也是當沖交易者需要關注的趨勢!
交易量、週轉性與波動度排名
以量化的數據來說,會觀察每天強勢股排行、弱勢股排行、週轉率排行、交易量排行榜,也會觀察『交易量突然放大』(交易量比過去5日或10日平均交易量大50%以上)或是透過上述的消息面與數據面,選擇要做的『方向』!
2. 決定交易方向
當沖可以做多也可以放空,做多也分成『順勢追高』與『拉回支撐購買』。
當沖和波段一樣,需要關注前波低點,另外要特別關注『開盤價』。同樣關注K線圖的低點與高點,但當沖要看的是5分K(每5分鐘形成一根K棒),波段可以看日K線。
做多時需要關注大盤的氣勢,大盤的趨勢很可能影響大盤,若大盤走弱,標的很可能受到整體盤面影響,若各股明顯強於大盤,則可考慮持續留倉,掛前波高點出脫。以下以蔚來汽車(NIO) 股價為例, 配合Nasdaq100(NAS100)指數走勢分析,可以從下圖觀察。
做空時同樣也需要市場有空頭氛圍,例如中國20大後資本市場不親賴中概股,因此盤中放空的標的可以選擇相關題材。
以百度(BIDU)為例,開盤時大盤一路向上,但是各股走勢沒有跟上大盤,適合當沖放空。
同樣以5分鐘K線當成交易依據,當凌晨12點時大盤走弱,但該股票走勢比大盤強,因此建議此時回補。(大盤此時低點比前波更低,但百度此時低點比前波低點更高,如下圖所示)
3、當沖交易紀律 (停損、停利、資金控管設定)
由於現股當衝屬於超短線交易,對投資者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當衝最重要的是遵守紀律,停利、停損和資金控管很重要。
即時止盈止損,提早退場
對於大部分投資者來說,做到在最低點買、最高點賣是不太容易的,所以在盡量選擇好的股票的同時也要做好盤勢轉弱,股價下跌的準備,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及時止盈止損,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設置止盈止損範圍,一般來說止盈設在5%左右,止損在2~3%是屬於比較合理的狀態。
更重要一點是一定不要拖到快收盤時才成交,一是因為過晚賣出可能會出現成交不了的狀況,這時股票就會轉成庫存,需要繳納交割款,另外越接近收盤,賣方壓力通產越大,容易出現殺尾盤的情況,如果價格下跌到成本以下則是得不償失。
資金控管
當沖是當天買賣,但也有可能方向錯誤想要留倉所以一定要有足夠的資金在帳上再開始交易,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現股當沖心態需要果斷、不戀戰
現貨當沖最重要的兩個操作心態就是果斷和不貪婪。果斷意味著投資者在發現機會時入場要果斷,而不貪婪則是代表無論是盈利或虧損都要學會及時抽身,不能抱著“可以獲利”或者“還可以賺更多”的心態,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減少損失,獲得收益。
九、台美股當沖標的推薦
以下整理了2025年台股與美股交易量大、適合當沖的10檔股票。
台股2025年適合當沖的股票推薦
標的 | 代號 | 日均交易量(千新台幣) |
台積電 | 2330 | 30,198 |
康霈* | 6919 | 20,292 |
川湖 | 2059 | 801 |
中光電 | 5371 | 19,721 |
創意 | 3443 | 1,882 |
臻鼎-KY | 4958 | 16,326 |
東元 | 1504 | 19,053 |
廣宇 | 2328 | 27,726 |
所羅門 | 2359 | 5,398 |
鴻海 | 2317 | 49,552 |
(數據來源:Yahoo奇摩股市)
美股2025年適合當沖的股票推薦
標的 | 代號 | 日均交易量(千美元) |
Amazon | AMZN | 41,339 |
Tesla | TSLA | 98,241 |
Microsoft | MSFT | 19,889 |
Meta | META | 11,943 |
NVIDIA | NVDA | 175,023 |
AMD | AMD | 56,632 |
Alphabet - Class C | GOOG | 24,419 |
Exxon Mobil | XOM | 20,510 |
Intel | INTC | 103,745 |
Gilead Sciences | GILD | 75,258 |
(數據來源:Yahoo奇摩股市)
以上這些公司日成交量熱絡、流動性高,適合當沖短線操作。
十、總結
美股可以當沖嗎?
可以。美股沒有像台股那樣只限制特定標的,理論上美股市場任何股票都可以當沖。
新手適合當衝嗎?
不太建議。
當沖需要豐富的經驗以及嚴格的紀律,新手一般難遵守;且當沖成功率不高,新手常因停損不及時、過度交易而出現虧損。
哪些標的可以當沖?
在台灣,並不是所有股票都可以當沖。投資人可交易有註記「融券」與「融資」資格的上市櫃股票,亦即具有信用交易資格的股票。通常可在看盤軟體上看到「平」或「沖」的標示。
當沖需要繳稅嗎?
需要。
在台灣,當沖證交稅稅率為0.15%,當沖價差賺到的錢仍需計入所得稅。
如果當沖沒沖掉會怎樣?
這稱為「違約交割」,是非常嚴重的情況。
先買後賣,但收盤前沒賣出: 你必須在T+2日上午10點前準備足夠的資金進行交割。
先賣後買,但收盤前沒買回: 你必須在T+2日上午10點前補回相應的股票進行交割。
若無法補回,券商會替你「代為補回」,產生的所有費用與差價(例如漲停鎖死買不回)都將由你承擔,並可能留下信用不良紀錄。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