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券是什麼?普通人適合融券交易麽?融券投資交易策略有哪些?

我們在證券公司開戶的時候會面臨要開設現金交易賬戶或是信用交易賬戶的選擇。所謂現金交易即是完全以投資者自有資金進行股票或其他證券的買賣,在扣除了相關的交易手續費後盈虧完全歸屬於投資者的交易類型。
但當投資人想買進某隻股票但是資金不足,又或者想要賣出某隻股票卻並沒有持有該股票的時候,投資者便需要向券商 借入資金或者是股票,這便是信用交易。融券交易是信用交易的一種。
融券是什麼?融券交易的操作流程是怎樣的
融券是什麼?融券是指交易者向券商借入股票、然後立即賣出,並期望在股票價格下降時,買回來還給券商,來賺取中間的差價。算是做空的一種。
融券例子
下面我們以蘋果公司(股票代碼AAPL)2023年8月的股價舉例。蘋果在2023年8月3日晚間(美東時間)公佈了第三財季的財報,由於營收數據不及預期,公司股價在第二天(2023年8月4日)重挫4.8%,市值縮水超過1600億美元。
【圖源:TradingView】
如果投資者對蘋果財報不及預期早有預料,假設在8月3日投資者以收盤價格191.17美元/股融券100股蘋果股票,在8月4日以收盤價格181.99美元/股買回這100股股票,則投資者的盈利將是(191.17 - 181.99)× 100 = 918美元(忽略融券及其他交易費用)。
融券買賣費用有哪些?
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了在上述的例子中我們忽略了融券交易中涉及的相關費用,那麼在這個交易的過程中具體涉及哪些費用呢?
一、基本交易費用
融券交易和一般股票交易一樣,需要支付:
證交稅:現股交易的0.3%,融券交易也一樣。
手續費(佣金):依各券商收費標準,一般為成交金額的0.1425%左右,可與券商議價。
二、融券特有的費用
1. 借券費(或稱融券費、融券利息)
當你向券商「借股票」來放空時,券商會收取一筆費用,就像你向銀行借錢要付利息一樣。這筆費用稱為「借券費」或「融券費」。
台股年費率通常約為 0.1% ~ 0.4%,但實際費率由券商決定,且會因標的股票的供需狀況而變動。
借券費是按日計算,舉例:假設你融券賣出後 7 天買回,年利率為 0.4%,那麼借券費約為:0.4%×7/365≈0.00767%
2. 保證金
由於你是「賣出借來的股票」,券商會要求你存入一定的擔保金以降低風險。
在台股市場:保證金約為融券市值的 90%。
如果股價波動劇烈或券商風控考量不同,也可能調整保證金比例。
3. 借券手續費(部分券商另收)
除了借券利息之外,有些券商會另收一筆「借券手續費」或「交易處理費」,常見收費為成交金額的 0.08% 左右,但是否收取及收多少會依券商規定不同。
三、美股融券費用(補充說明)
若你有操作美股放空的習慣,美股的融券成本差異更大,必須特別注意:
借券利率依券商、標的股票而異,與美國聯準會(Fed)設定的基準利率密切相關。
若某檔股票市場上被過度放空,借券難度高,其年利率甚至可能超過 100%,這類股票被稱為「hard-to-borrow」。
保證金比例也會依標的波動度與券商規定不同,通常不低於融券市值的 100%,有時可能高達 150% 或更多。
小提醒:
融券費用雖然看似不高,但對於短線操作、頻繁交易者來說,會逐漸堆積成不小成本。
每家券商的借券費率與手續費細項都不同,建議在操作前先向券商確認清楚。
我們將融券交易涉及的費用總結在如下表格:
項目 | 台股 | 美股 |
融券利息(年利率) | 0.1%~0.4% | 從0.1%到超過100%不等 |
借券費 | 0.08% | 無 |
【融券交易費用】
券商 | 融券費(年利率) |
元大證券 | 0.2% |
凱基證券 | 0.2% |
永豐金證券 | 0.2% |
國泰證券 | 0.2% |
富邦證券 | 0.1% |
(台灣各大券商融券費用)
融券風險有哪些?什麼是軋空和強制回補?
上文我們提到融券的本質是向券商借入股票賣出後在一段時期後再買回,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買回的行為是一項強制的義務,而該義務則無可避免地會將投資者置於軋空的風險之中。
軋空:當很多人放空某檔股票時,股價不跌反漲,而這些放空的投資人為了止損,被迫趕快買回股票,造成股價被急速推高的現象。更多有關軋空的信息可參考:嘎空是什麼? 軋空行情如何應對?
我們拿發生在2021年初的著名的Gamestop股票被軋空的案例做說明。
Gamestop(股票代碼GME)從事遊戲光碟零售業務,由於其商業模式不被市場看好,許多投資者都選擇了做空其股票,導致GME的做空比率高居不下。結果在第三方投資人入主董事會的刺激下,GME股價被抬高,股價的上漲使得許多融券做空GME的投資人賬面虧損巨大從而不得不買回股票平倉,而大量被迫買回股票的融券投資人則進一步推高了GME的股價,迫使更多的融券做空GME的投資人不得不買回股票平倉,如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圖片來自:TradingView
除了軋空風險以外,融券投資人還需要注意到『強制回補的問題。融券本質上是投資者向證券商借來股票,因此投資者本身並不是該公司的股東。那麼當公司要召開股東大會或是準備發放股利的時候,需要編制股東名冊,則會強制要求投資者在規定日期之前將借來的股票還給證券商,此行為被稱為『強制回補』,而該強制回補的日期則是『融券回補日』。
因此一般情況下,對於一家公司來說一年會有兩次融券強制回補日,分別是股東大會召開前及除權息日前。
對於台股上市櫃公司來說每年5-6月是股東大會集中召開的時間,而最晚在股東會召開前兩個月融券必須強制回補。因此每年的3月份左右會是投資人需要特別留意的融券強制回補日。投資者需要在強制回補日之前於市場中買入融券的股票以完成平倉,否則證券商將會在融券回補日截止後以市場價了結投資者的融券倉位。
最後需要投資者留意的是一旦融券做空的股票出現連續的股價上漲,投資者賬戶內的保證金有可能會低於證券商設定的維持水平,在這種情況下證券商將會要求投資人補足保證金,如若投資者不能在規定時限內向賬戶內存入要求數額的保證金則融券頭寸可能被券商強制平倉,相關的費用將由投資者負擔。
融券投資的交易策略有哪些?
考慮到融券投資涉及的利息費用以及強制回補的義務,融券投資並不適合進行長線投資。在這裡我們向投資者推薦兩個巧用融券投資放大您的投資收益的策略。
配合財報及其他重大事件的披露時間進行融券交易
拿上文蘋果公司的股價波動舉例子,假如投資者預判公司即將披露的財報數字不夠理想,亦或者即將召開的新產品發佈會將會令市場失望,那麼投資者可以預先融券賣出相關公司的股票,待股價下跌後再行平倉以獲利。
需要留意倘若公司的財報數據表現超預期,或者新產品超出市場預料地亮眼,則股價有可能跳空上漲,對融券投資者造成不可預知的打擊。因此對於進行該融券交易策略的投資者宜控制好融券頭寸,密切留意股價波動。
配合對沖策略進行融券交易
另一個風險相對較小的融券交易策略則是將其作為對沖策略的一部分來執行。
譬如投資者看好某隻油氣概念股,但擔心化石能源整體市場的不景氣會拖累投資組合的表現,則可以在買入心儀的油氣股的同時,融券賣空另一隻表現不夠理想的油氣板塊股票,以此對沖板塊風險。
使用這種策略進行融券交易的時候要注意融券做空的頭寸要與做多的頭寸相匹配,且要考慮到兩隻股票的β值(個股波動率和全市場的相關性),如有必要的話可以融券賣空多隻股票來構建更為平衡的對沖組合以進一步減少風險。
拓展閱讀: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