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將其描述為一個"應急預算",沒有給英國提供所需的支持。《金融時報》稱其為"現在花錢,未來償還"的預算,僅僅是推遲財政痛苦。《衛報》稱其為"現在生活,未來償還"的預算,並質疑"未來"到來時會發生什麼。正如往常一樣,主要政策公告提前被知曉,而這些政策並不會立即生效,這有助於減輕衝擊,並使英鎊和長期國債反彈。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很好,但這份預算幾乎沒有提及經濟增長,法國外貿銀行的外匯分析師基特·賈克斯指出。
"有(至少)三個因素將決定預算如何影響未來一年的英鎊價值。第一個是增長前景,就這一點而言,英國依然如歐洲般,依然不如美國。2026年英國和歐元區的GDP共識預測為1.1%,而美國為1.9%。法國外貿銀行對2025-2029年的平均預測為英國和歐元區1.2%,美國為2%,這基本上是相同的。增長故事表明,EUR/GBP將保持區間震蕩,但EUR和GBP在2026年將會對USD下跌。"
"第二個因素是貨幣政策和利率的前景。我們的經濟學家預計明年美聯儲將降息50個基點,但市場預期為90個基點。我們預計歐洲央行將在第一季度降息一次25個基點,然後在年內逆轉,市場預期降息40個基點。而在英國,我們預計到2026年底利率將降低1%,而市場定價則預期降息60個基點。英國的降息空間比其他國家更大,可能會利用這一點,這對2026年的英鎊沒有幫助。我們認為這使得英鎊在未來幾個月面臨溫和上升至0.9的風險,同時明確指向EUR/USD和GBP/USD將下行。"
"最後,英鎊相對於購買力平價(PPP)正變得痛苦地高估。一般來說,PPP意義不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對EUR/USD的PPP測算為1.50,USD/JPY為95,GBP/USD為1.47)。但在歐洲,雙邊貿易占整體GDP的比重更大,EUR/GBP的PPP公允價值逐漸上升,從2000年的略低於0.90上升到現在的平價以上,這成為一個問題。這個差距在2000年代初期和2015年歐元崩潰後稍微更大,但在這兩種情況下,隨之而來的都是英鎊對EUR和USD的顯著回調。在這些情況下,英鎊疲軟的驅動因素是大金融危機和脫歐投票,但英國距離再次看到EUR/GBP交易在平價以上僅有一次政治災難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