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仓英伟达加注OpenAI,软银是狂想还是妄想?

来源 财华社

当华尔街为AI领域3,750亿美元(瑞银数据)的年度烧钱规模直冒冷汗时,软银的一笔操作让整个资本圈炸开了锅:果断清仓已经赚的盆满钵满、截至2025年7月27日止12个月净利润增长近六成的英伟达(NVDA.US),转而All in在2030年前难见盈利曙光的OpenAI身上。

一边是年营收高达1,652亿美元、净利润878亿美元的AI硬件“现金牛”,一边是年化营收仅130亿美元却计划在未来八年投入1.4万亿美元建设算力基建、2028年预期亏损达740亿美元的“烧钱巨兽”——讽刺的是这1.4万亿美元的投入有很大一部分将流向英伟达,软银的逆向操作,究竟是看透未来的远见,还是在AI泡沫中搏不会成为下一个傻瓜的冒险?

清仓英伟达,却不足以支付对OpenAI的投资

软银刚刚公布的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第2财季数据显示,该公司于10月份清仓英伟达的持仓,套现58亿美元;同时继续出售T-Mobile的持仓,套现44亿美元;还增加抵押所持有的Arm(ARM.US)股份,增加65亿美元的贷款。合共套现167亿美元。

与此同时,软银表示其愿景基金二期将于12月按2,600亿美元的投前估值,增加225亿美元对OpenAI的投资,以进一步巩固其与OpenAI的长期合作。

58亿美元的英伟达套现款,仅能覆盖OpenAI新增投资约四分之一,软银不惜通过减持成熟资产、抵押核心股权的方式凑集资金,足见其对OpenAI未来的信心。

不过有一点值得留意,这次清仓与其2019年因流动性压力被动抛售英伟达的操作不同,如今的软银是在英伟达估值被认为处于历史高位的主动锁定收益,将资金从“买芯片”转向尚未完全定价的生态布局,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略换挡,但,这靠谱吗?

华尔街的忧虑与软银野心的分歧

软银的逆向操作,恰好撞上华尔街对AI资本开支的集体焦虑。

见下表,“七姐妹”于2025年9月财季的资本开支达到1,184亿美元,按年大增69.22%,截至2025年9月末止的12个月资本开支达到3,839亿美元。

一家企业的资本开支资金主要来自三个方向:1)自有资金,为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入;2)债务融资,通过发行企业债融资;3)股权融资,通过发行新股进行融资。

一般而言,自有资金的成本最低,因为这些资金在账上也是空闲着,如果投入项目能产生更高回报,就能有效提升企业未来的整体资本投入回报率(ROI),其机会成本是企业原本的ROE(股本回报率)。债务融资的成本次之,其资金成本主要为当期的市场利率加上企业的信用差、流动性等因素,但可以抵扣税务。

股权融资最贵,因为这是以现有股东的未来回报为代价,债务融资尚以定息成本为代价,股东可以享有税务优惠以及定息成本之后的剩余收益,而股权融资则是以未来的剩余利润为代价,因此如果能够以自有现金和债券筹资,企业都不会采用股权融资方式,除非其估值明显偏高,能带来可观的溢价。

科技巨头这两年因为AI的蓬勃发展而享有了高昂的估值增长,但是随着其估值越来越高,例如英伟达的市值从2019年末不足500亿美元,飙升至如今4.69万亿美元,华尔街也开始担心AI泡沫是否会像本世纪初的科网泡沫一样,让高昂的估值瞬间成为泡影。

巴克莱最新研报警告,数据中心资本支出放缓可能成为美股最大系统性风险,三大“巨雷”已浮出水面:AI模型效率提升可能导致算力设施过度建设,重演科网泡沫“暗光纤”悲剧;电力短缺正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硬约束,2028年美国数据中心用电量或将占到总用电量的12%;融资压力加剧,风投资本枯竭可能让高昂的资本开支难以为继。

以“七姐妹”为首的大型科技企业,凭借多年来在各自领域累积的巨额财富,拥有了为AI未来投入巨资的本钱,但自身资金似乎并不足以满足未来对AI的资本开支,科技巨头开始通过发债进行融资,投资者对于科技巨头AI支出的忧虑,也率先体现在债市上。

谷歌(GOOG.US)Meta(META.US)和甲骨文(ORCL.US)最近都推出了规模庞大的发债项目,其中谷歌发行250亿美元债券,甲骨文发行180亿美元,Meta上个月完成270亿美元的私募债和300亿美元公司债发行,但其债券遭受了冲击。

美银的数据显示,这些债券相对于被视为无风险的美国国债收益率利差——投资者为企业债额外支付的收益——已升至0.78个百分点,是特朗普宣布关税计划引发市场动荡以来的最高水平,也高于9月时的0.5个百分点。

从这个意义来说,软银清仓估值被认为高估的英伟达,似乎是合理之举,但它的“迷之操作”是转向OpenAI——另一家估值存在更大争议的AI公司。

投资OpenAI就靠谱吗?

作为当前估值最高的“独角兽”,OpenAI在软银投后的估值或达到5,000亿美元。但需要注意的是,OpenAI已经承诺在未来八年投资超1.4万亿美元,进行数据中心基建,大部分开支或用于购买芯片。

一般而言,云服务厂商的服务器使用寿命或介于4年至6年,AI芯片的技术迭代或约三年,未来或缩短至一年到年半,实际使用寿命或2-3年,而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使用的折旧年限或4到6年。

假设OpenAI未来对芯片和数据中心采用的折旧年限为5年,则1.4万亿美元的资本开支意味着每年会有2,800亿美元的折旧,要实现账面收支平衡,OpenAI至少要产生2,800亿美元的年收入。

当前英伟达的市值4.69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截至2025年7月末止12个月非会计净利润877.53亿美元的53.49倍,要论证OpenAI的5,000亿美元估值合理,或至少让软银出售英伟达买入OpenAI之举看起来合理,其潜在年利润或至少达到93亿美元的水平(反映市盈率约53倍),再加上美国的企业税率,则OpenAI的年收入至少要达到2,924亿美元,即英伟达最近12个月营收规模的1.8倍,才能配得上如此昂贵的估值。

但是,OpenAI早前预计今年的年收入仅130亿美元,而且预计在2029年之前还会产生440亿美元的亏损。即便OpenAI的管理层曾预计其年收入到2028年达到1,000亿美元,2030年达到2,000亿美元,距离我们以上估算的2,924亿美元“估值达标线”仍存在近千亿缺口。

从业务现状看,OpenAI确实展现出部分增长潜力:截至2025年11月,其全球直接付费企业客户已突破100万,管理层也将此视为未来收入的膨胀轴心;ChatGPT周活用户超8亿,企业级席位年增长率高达9倍,Codex代码生成工具、AgentKit智能体开发平台等产品也实现快速渗透,思科、凯雷集团等企业通过其工具将业务效率提升30%-50%……

但光鲜数据背后,隐患同样突出:其一,收入结构单一,四分之三仍依赖消费者订阅,企业服务尚未形成规模化盈利;其二,价格战加剧盈利压力,为应对谷歌Gemini等同行的竞争,OpenAI曾将o3模型价格下调80%,核心技术的差异化壁垒正逐渐弱化;其三,算力基建推进受阻,与软银联手的千亿美元“星际之门”数据中心项目因选址分歧、战略节奏差异。​

资本游戏的终局:远见还是陷阱?

软银的这场押注,本质上是用短期确定性收益,置换AI时代的“生态话语权”。

孙正义显然不满足于做硬件供应商的财务投资者,而是希望通过Arm的芯片IP、Ampere的量产能力与OpenAI的模型技术,构建“芯片-算力-模型”的全链条壁垒,最终在超级人工智能(ASI)时代占据规则制定者地位。

但这一场博弈面临重大风险:软银为筹集OpenAI投资,已通过清仓英伟达减持T-Mobile、抵押持股等方式套现167亿美元,核心资产Arm的股权质押比例持续提升,一旦OpenAI盈利不及预期或估值回调,软银可能面临流动性与投资收益的双重反噬。​

这场“弃赚投亏”的资本游戏,最终答案或许取决于两个关键变量:一是OpenAI能否在2030年前将企业服务收入提升至千亿规模,填补算力折旧的巨额成本;二是软银能否真正掌控OpenAI的生态主导权,避免沦为单纯的“资金提供方”。

若两者皆能实现,软银或将改写AI产业格局;若任一环节断裂,其对5,000亿估值“独角兽”的押注,可能成为继WeWork之后又一场代价惨重的冒险。​

免责声明:仅供参考。 过去的表现并不预示未来的结果。
placeholder
Tesla股价10年大涨百倍的启示-未来特斯拉股价走势如何?特斯拉股票怎么买?经过2022年至今全球股灾的洗礼,Tesla股价拉回一段,但是自挂牌以来累计的涨幅仍然超过百倍,堪称这十年来全球新能源科技发展下的最大赢家。
作者  Mitrade
6 月 09 日 周一
经过2022年至今全球股灾的洗礼,Tesla股价拉回一段,但是自挂牌以来累计的涨幅仍然超过百倍,堪称这十年来全球新能源科技发展下的最大赢家。
placeholder
港币5月疯狂贬值!美元兑港元突破7.83,未来走势如何?5月21日,美元兑港元(USD/HKD)突破7.83,创一年多新高。
作者  Tony Chou
5 月 21 日 周三
5月21日,美元兑港元(USD/HKD)突破7.83,创一年多新高。
placeholder
11月11日财经早餐:美政府或本周末重启!美股全线上涨、黄金升近3%,美元终结三连跌美国政府关门踏入第41日,参议院此前通过临时预算法案的程序性表决,为法案在正式表决中过关铺路。需留意的是,该法案其后仍需在获得众议院批准并提交特朗普签署后,才会正式生效。由于参议院正在推进可能耗时的程序,美国政府停有望本周末重启。 尽管政府停摆并未真正结束,但市场风险情绪明显回升,VIX恐慌指数跌7.76%,黄金大涨近3%一举收复4100美元,美元终结连续三日下跌,比特币涨1.42%。市场焦点转向美联储后续货币政策上,随着美国各项数据恢复发布,美联储货币政策仍将在劳动力市场与通胀间寻求平衡。但当前美联储内部分歧巨大,MOVE指数于过去八日中录得七日上涨。
作者  Insights
昨日 00: 45
美国政府关门踏入第41日,参议院此前通过临时预算法案的程序性表决,为法案在正式表决中过关铺路。需留意的是,该法案其后仍需在获得众议院批准并提交特朗普签署后,才会正式生效。由于参议院正在推进可能耗时的程序,美国政府停有望本周末重启。 尽管政府停摆并未真正结束,但市场风险情绪明显回升,VIX恐慌指数跌7.76%,黄金大涨近3%一举收复4100美元,美元终结连续三日下跌,比特币涨1.42%。市场焦点转向美联储后续货币政策上,随着美国各项数据恢复发布,美联储货币政策仍将在劳动力市场与通胀间寻求平衡。但当前美联储内部分歧巨大,MOVE指数于过去八日中录得七日上涨。
placeholder
日元汇率贬值创9个月新低!避险需求减弱,央行年内加息无望? 日本首相要求央行谨慎加息,加上美国政府即将结束关门,日元汇率再迎重挫。
作者  Alison Ho
昨日 09: 35
日本首相要求央行谨慎加息,加上美国政府即将结束关门,日元汇率再迎重挫。
placeholder
11月12日财经早餐:美元创近两周新低、黄金三连涨,WTI原油冲击61.5,英伟达挫3%!美国政府有望于本周内结束停摆,共和党掌控的众议院预计将于周三下午就一项妥协方案进行表决,该方案将恢复向政府机构提供资金,结束自10月1日开始、至今已持续42天的政府停摆。 不过,美劳动力市场及科技股估值引发市场担忧,日本软银披露上月沽清价值58.3亿美元英伟达(Nvidia)股份。另一方面,美国薪资处理机构ADP表示,截至10月下旬,美国企业每周裁减超过11000个工作岗位,凸显劳动力市场疲软,数据公布后美联储12月降息的概率升至70%。美元指数受此拖累进一步跌至99.28,刷新10月30日以来近两周新低,黄金升至日内高位4149美元,连续三日上涨,WTI原油涨1.65%,企稳60美元关口,比特币重挫2.77%,终结两连涨。
作者  Insights
8 小时前
美国政府有望于本周内结束停摆,共和党掌控的众议院预计将于周三下午就一项妥协方案进行表决,该方案将恢复向政府机构提供资金,结束自10月1日开始、至今已持续42天的政府停摆。 不过,美劳动力市场及科技股估值引发市场担忧,日本软银披露上月沽清价值58.3亿美元英伟达(Nvidia)股份。另一方面,美国薪资处理机构ADP表示,截至10月下旬,美国企业每周裁减超过11000个工作岗位,凸显劳动力市场疲软,数据公布后美联储12月降息的概率升至70%。美元指数受此拖累进一步跌至99.28,刷新10月30日以来近两周新低,黄金升至日内高位4149美元,连续三日上涨,WTI原油涨1.65%,企稳60美元关口,比特币重挫2.77%,终结两连涨。
goTop
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