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度“以旧换新”政策的快速开展,家电市场整体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复苏势头。根据奥维云网数据,1-3月,国内家电市场零售规模达1798亿元,同比增长2.1%。
分品类看,白色家电在“以旧换新”政策助力下,内销外贸两开花。头部企业凭借品牌、渠道、技术以及规模优势,一季度集体开挂,实现营利双增。
而小家电市场,则在消费分层与政策红利交织下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分化态势。
在厨电赛道,受房地产边际改善以及国补政策推动,市场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清洁电器也在技术创新驱动下,市场渗透率正逐渐提升,尤其是扫地机器人等智能清洁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体现在业绩上,厨电、清洁电器的行业龙头的营收、利润均显著提升。
然而,由于破壁机、空气炸锅等小家电产品的技术门槛较低,行业产品同质化很严重。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卷到飞起,企业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导致不少小家电公司仍面临较大的业绩压力。
白电报喜,小家电冰火两重天!
根据同花顺数据,截至目前,已有44家上市家电公司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这当中,有25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实现了正增长,占比为56.8%;有19家企业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且这些公司几乎都是小家电公司。
具体来看,今年一季度,美的、海尔、格力等白电巨头保持了较强的增长势头。
其中,美的集团收入达1278.39亿元,同比增长20.49%;归母净利润124.22亿元,同比大增38.02%。期内,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45%、20%、9%。新兴业务正成为美的业绩重要增长点。
海尔智家、格力电器也交出不俗的成绩。一季度,海尔实现收入791.18亿元,同比增长10.06%;归母净利润54.87亿元,同比增长15.09%。据悉,海尔主要通过高端化和全球化战略维持相对稳定的业绩增长。
格力方面,期内收入415.07亿元,同比增长14.14%;归母净利润59.04亿元,同比增长26.29%。
众所周知,格力的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是空调业务(占比超七成),其他业务相对滞后。
业内人士分析称,今年一季度,白电巨头业绩大增背后存在三大共性动能。其一,国补政策全面落地刺激存量市场焕新。其二,企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通过技术升级提高了产品溢价能力,有力带动公司“利润”抬升。其三,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共识,且都取得一定的成效。
在小家电领域,传统厨电小家电龙头苏泊尔延续稳健表现,一季度收入57.86亿元,同比增长7.59%;归母净利润4.97亿元,同比增长5.82%。
作为出口代工转内销的标杆企业,新宝股份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0.3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02%。万和电气也彰显一定的业绩韧性,期内收入同比增长15.9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01%。
不过,老板电器、九阳股份、小熊电器等为代表的厨卫电器公司承压明显。今年一季度,这三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14.66%、21.91%、13.96%。
清洁电器板块同样呈现出分化特征。智能生活电器龙头——科沃斯通过产品结构优化、降本增效和全球化拓展,实现业绩高增。期内,科沃斯收入38.58亿元,同比增加11.06%;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59.43%,至4.75亿元。
作为对比,石头科技、莱克电气为代表的其它清洁电器企业普遍出现利润下滑的局面。这反映出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小家电企业的经营困境依旧严峻。
展望后市,家电行业仍值得期待?
2025年以来,国补政策全面落地为家电行业提供托底支撑,成为拉动家电内需增长的关键力量。
有业界人士预测,后续,国补政策将继续激发家电消费市场的活力,龙头公司或延续积极表现。
国泰海通日前研报也表示,结合2024年各公司季度业绩表现来看,后续诸多公司进入低基数状态,2025年有望触底改善。
另值得一提的,当前海外市场关税壁垒的持续加码,这是否会影响家电公司的业绩表现?
针对这一担忧,有机构乐观表示,关税对家电公司业绩的影响整体仍可控。
据中信证券研报指出,美方持续加征关税,对家电公司业绩短期有所冲击,但考虑主要家电企业已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关税对家电公司业绩的影响整体可控。
该行推荐关注三类投资方向:1)在中东非、拉美等新兴市场销售起量,海外积极布局产能的企业;2)全球化品牌运营商,掌握产业链定价权,在美国、墨西哥拥有成熟家电产能基地,可应对关税影响的公司;3)内需占主导,对美收入敞口较小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