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脑机接口赛道热度居高不下,相关概念指数涨势凌厉。
作为国内首家将脑科学与AI技术相结合,开发出针对认知障碍的医疗级数字疗法产品的公司,脑洞极光-B(06681.HK)自今年1月8日登陆港交所以来,便迅速吸引了资金的关注。截至11月13日收盘,其股价已较发行价3.22港元累涨超100%。
资料显示,脑动极光是中国认知障碍数字疗法市场的资深参与者。公司的产品管线涵盖由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障碍及儿童发育缺陷等诱发的广泛的认知障碍的测评和干预。
截至2024年7月5日,脑动极光的核心产品——脑功能信息管理平台软件系统已就四种主要类型认知障碍的八种适应症实现商业化。同时,其还正在开发其他几种认知障碍适应症。
此外,脑动极光有另外三款产品已于中国获得监管批准(即基本认知能力测验软件(“BCAT”)、认知能力辅助筛查评估软件(“SAS”)及阅读障碍辅助筛查评估软件(“DSS”)),另有一款产品已于欧盟获得监管批准(即认知功能障碍治疗软件)以及六款候选产品处于临床前和临床开发或注册过程的不同阶段。
2025年上半年,脑动极光实现营收1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92.82%;归母净利润为-1.26亿元,仍处于亏损阶段。但考虑到其所处赛道蕴含的巨大潜力,以及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布局等方面的积极进展,其未来发展前景仍受市场期待。
今年以来,脑机接口领域频频传来利好,为板块上涨注入强大动力,也为脑动极光等赛道内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首先,在技术层面,脑机接口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6月,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试验在我国完成,成功帮助一名偏瘫患者实现运动功能修复。
另外,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研制的“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已完成国际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无线全植入脑机系统的人体植入,进入临床验证阶段,将为脊髓损伤、脑卒中、渐冻症患者开展运动、言语功能的替代和康复。
海外进展也正提速。近期,马斯克宣布首位人类患者Noland将可能成为首个接受 Neuralink升级,或植入双芯片的人,以增强其认知和操控能力。
政策面上,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的顶层规划布局也在不断加强,有望加速脑机接口的产业化落地进程。
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印发《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为脑机接口技术建立专项收费标准体系。
8月,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2027年与2030年的目标,为产业提供清晰路线图。
在政策大力支持、海内外技术不断突破的背景下,脑机接口行业应用场景逐步清晰。据麦肯锡测算,全球脑机接口在医疗应用领域的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亿美元,到2040年突破1450亿美元。
春江水暖鸭先知,二级市场上,今年以来脑机接口题材反复活跃。作为“中国数字疗法第一股”,脑动极光也凭借稀缺赛道地位备受资金青睐。
不过,也有业界人士提醒道,尽管脑机接口前景广阔,但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商业化进程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例如长期生物安全性验证与监管审批路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