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造假!谷歌Gemini宣傳造假,實際體驗不佳令投資者失望

Mitrade
更新於
coverImg
來源: DepositPhotos

上週四谷歌(GOOG.US)推出號稱「最大、最全能的多模態AI模型」Gemini,引領「AI熱」並提振美股當日表現。然而僅一天後,谷歌承認產品展現效果造假,股價逆市下挫。


在發佈備受期待的AI大模型Gemini後,上週四谷歌股價盤中大漲6.5%,收漲5.31%。但一天後,市場開始質疑這一AI新產品的實際效果。


谷歌官方在Youtube發佈演示視頻《親手體驗Gemini:與多模態AI交互》引起圍觀,一日之內觀看次數達140萬次。該視頻展示了Gemini對輸入的語音、圖像等提示作出了靈活、流暢的響應和處理,但據科技媒體TechCrunch報導,有用戶反映視頻中Gemini對畫面的描述、對物體的識別和問答互動都是人為設置的。


此外,有測試過Gemini的用戶反饋實際體驗也並不理想,在基本事實、數學問題、生成新聞摘要等方面拉胯,甚至不如發佈一年多的GPT-3.5。舉例來說,一位用戶向Gemini詢問誰是2023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得到的答案是Brendan Gleeson的錯誤答案,而不是真正獲獎者Brendan Fraser。


隨後,谷歌發言人承認,公司實際上使用的是實拍影響的靜態圖像幀來對Gemini進行文本提示,這令市場大跌眼鏡。上週五,谷歌股價跳空低開,收跌1.42%,成為「科技七巨頭」唯一股價下跌的公司。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goTop
quote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市場正在對 Google AI重新定價:漲幅超車輝達,3萬億市值只是起點?科技巨頭「七巨頭」的競爭格局正悄悄生變。 今年迄今,Alphabet(Google母公司)以33%的漲幅,超越輝達32.3%的升幅,成為「七巨頭」中表現最好的股票。 這一表現標誌著市場對Google的信心顯著回歸——要知道,年初時該公司還因AI衝擊搜尋業務和反壟斷壓力,股價一度深跌24.6%。
作者  投資-槓把子
9 月 16 日 週二
科技巨頭「七巨頭」的競爭格局正悄悄生變。 今年迄今,Alphabet(Google母公司)以33%的漲幅,超越輝達32.3%的升幅,成為「七巨頭」中表現最好的股票。 這一表現標誌著市場對Google的信心顯著回歸——要知道,年初時該公司還因AI衝擊搜尋業務和反壟斷壓力,股價一度深跌24.6%。
placeholder
18個月狂捲200億!29個新億萬富翁坦白:AI造富速度碾壓所有產業!這波造富窗口只剩下3-5年?Anysphere創辦人Michael Truell只花18個月就把估值轟到200億美元-比祖克柏快5倍,比貝佐斯快8倍!
作者  投資-槓把子
8 月 12 日 週二
Anysphere創辦人Michael Truell只花18個月就把估值轟到200億美元-比祖克柏快5倍,比貝佐斯快8倍!
placeholder
GPT-5帶三大利器登場,一舉掀翻Google AI霸權?-GPT-5究竟是革命性進化,還是資本與技術博弈的實用方案?
作者  投資-槓把子
8 月 08 日 週五
-GPT-5究竟是革命性進化,還是資本與技術博弈的實用方案?
placeholder
微軟穩坐釣魚台,蘋果跌入空頭陷阱?高盛預警:財報季只認「硬派真金」!隨著科技巨頭財報季火熱開啟,高盛發布七項關鍵市場觀察,聚焦財報可能引發的劇烈波動。
作者  投資-槓把子
7 月 29 日 週二
隨著科技巨頭財報季火熱開啟,高盛發布七項關鍵市場觀察,聚焦財報可能引發的劇烈波動。
placeholder
7.25精選策略分享:黃金、比特幣、標普500、谷歌(GOOG)技術分析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在最新發佈的報告中將美國約四分之一的行業年內前景展望下調至「惡化」,預計美國GDP增長勢頭將在年內放緩。另一方面,市場憧憬美國與歐盟很快達成協議,VIX恐慌指數續創五個月新低,黃金連續兩日下跌,Alphabet的財報靚麗。不過,隨著聯准會利率決議、8月1日關稅大限及一系列重要數據即將於下周公佈,投資者需警惕市場出現「買預期、賣事實」的可能。
作者  Insights
7 月 25 日 週五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在最新發佈的報告中將美國約四分之一的行業年內前景展望下調至「惡化」,預計美國GDP增長勢頭將在年內放緩。另一方面,市場憧憬美國與歐盟很快達成協議,VIX恐慌指數續創五個月新低,黃金連續兩日下跌,Alphabet的財報靚麗。不過,隨著聯准會利率決議、8月1日關稅大限及一系列重要數據即將於下周公佈,投資者需警惕市場出現「買預期、賣事實」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