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華社9月10日訊,最近上證指數創十年新高,富達國際亞洲經濟分析師劉培幹就中國内地股市前景發表觀點。
劉培幹認為,近期市場對於中國内地股市的討論集中於此升浪的持續性,有部分言論將其與2015年A股股災前的急升階段相提並論。富達認為,中國内地股市近期升勢並非由單一催化劑,而是由國策調整、流動性改善、中美關繫緩和,及經濟基本面增強等多項重大利好因素所驅動。
其中,中國内地宏觀政策自2024年9月轉向尤其關鍵。中國人民銀行以提振市場信心為要務,推出多項措施,包括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及「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等兩項貨幣政策工具,以促進股市長線投資活動。值得留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流入A股的資金主要來自機構投資者,與2015年股市升勢由散戶資金主導截然不同。
儘管經濟仍處於回穩階段,惟多項重大發展趨勢提振市場信心。2025年初的「DeepSeek時刻」、新興消費崛起,加上出口貿易及人工智能(AI)相關投資的強勁需求,重振投資者對中國内地經濟增長前景的信心。中美貿易休戰期延長至11月初,為市場提供更多喘息空間,穩定短期貿易前景,提升中國内地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可信度。近期經濟分析師研究顯示,市場對2025年中國内地經濟增長預測已調高至接近當局設定的5%目標水平。
中國内地經濟於關稅壓力下展現韌性,有助重振内地市場情緒。内地投資者觀察到,中國内地正於關鍵供應鏈領域取得優勢,且大部分中資企業已可駕馭外圍挑戰。同時,最近以淘汰落後產能為目標的任務,旨在提升市場對再通脹的預期,與2016年去產能任務同中有異。信貸市場溫和反彈,顯示生產物價指數(PPI)和企業盈利能力或有所改善,惟對行業整合或帶來更廣泛影響抱持審慎取態。
展望未來,中國内地股市兩大資金來源將左右市場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程度。其一,首次公開招股(IPO)復蘇,有助鞏固良性融資循環,增強金融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的傳導機製。其二,宜密切留意内地散戶的入市行動,雖然目前散戶入市的熱度仍未及十年前,惟隨著保證金融資增加,及更多資金由家庭存款流向股市,内地市場的散戶動力正逐步形成。此兩大資金來源持續流入股市,將有助產生財富效應,從而提升家庭可支配收入,恢復家庭消費信心。然而,内地房地產市場風險猶在。
臨近中國内地十一國慶假期,旅遊支出和房地產每週成交數據,將提供重要的早期經濟訊號。儘管近期内地股市表現強勁,面對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或縮減、關稅或提前生效、房地產市場仍疲軟的情況下,下半年經濟仍面臨挑戰。政府及投資者仍需關注市場變化,確保經濟保持穩定增長。
至於未來政策走向,寬松財政政策很大機會仍為下半年中國内地政策主調。假如經濟增長仍未見更趨穩定的迹象,房地產市場政策可望有進一步松綁空間,中國内地政府也有可能增加福利開支,擴大補貼計劃。
然而,這可能需要動用更多財政資源,人行未來數季或因而面臨挑戰,需在支持實體經濟穩步增長與防止股市過熱或出現炒風之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