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港股生物醫藥板塊延續近期上漲態勢。
截至收盤,創勝集團-B(06628.HK)大漲33.25%,三葉草生物-B(02197.HK)漲29.75%,聖諾醫藥-B(02257.HK)漲21.01%,嘉和生物-B(06998.HK)漲19.48%,微創機器人-B(02252.HK)漲13.28%,中國抗體-B(03681.HK)漲11.84%,基石藥業-B(02616.HK)漲10.3%,藥明合聯(02268.HK)漲9.3%,恒瑞醫藥(01276.HK)漲8.32%。
2025年以來,生物醫藥概念無疑是港股最耀眼的明星板塊之一。據富途牛牛顯示,截至9月3日,生物醫藥B類股概念指數年内累計漲幅達171.5%,生物醫藥概念指數年内累漲123.63%,創新藥概念也飙升103.29%。
究其原因,生物醫藥板塊的持續走高,主要受多重利好消息催化。
在政策層面,今年以來,相關生物醫藥政策紅利密集釋放。《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的推出,給予了行業全鏈條的政策支持。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譚作鈞出席「中央企業生物科技產業高級研修班」時再次強調,要加快發展中央企業生物醫藥產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長週期發展及差異化發展。
此外,今年國家醫保局啓動「醫保雙目錄」改革,首次新設立商保創新藥目錄,支持醫藥產業的創新。在日前公佈的2025年「醫保雙目錄」藥品名單中,多款重磅創新藥已入選。
除政策外,2025年世界肺癌大會(WCLC)將於9月6日-9日舉行,屆時中國學者共有35項口頭報告,國產新藥臨床數據的披露備受市場期待。
回到基本面,步入2025年後,國產創新藥企業海外授權BD(商務拓展)交易頻現,由此帶來的成長預期,更是生物醫藥板塊持續攀升的關鍵。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7月,國產創新藥License out(專利授權出海)金額近80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160%,而2024全年的醫藥對外授權總金額才約600億美元。
華泰證券最新研報稱,2025年國產創新藥BD出海金額翻倍式增長,在全球BD中佔比有所提升,有望成為跨國製藥公司研發管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行強調,中國創新藥項目的價值重估已在出海交易層面啓動,隨著研發的進一步推進,達成對外授權的國產創新藥有望陸續實現商業化、收獲海外市場收益。
與此同時,隨著近期中報的披露,多家藥企上半年業績表現穩健,進一步增強了板塊的吸引力。
例如,和鉑醫藥半年報顯示,公司收入同比增長327.5%至1.01億美元;淨利潤7300萬美元,同比暴增51.3倍。報告期内,由於與全球製藥公司的戰略合作及新取得的創新產品對外授權,該公司分子許可費收入由2080萬美元增加至9370萬美元;同時研究服務及技術許可費收入增長164.9%至760萬美元。
無獨有偶,百濟神州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44.7%至24.3億美元,且首次實現半年度盈利。恒瑞醫藥收入157.61億元,同比增長15.9%;歸母淨利潤44.5億元,同比增長29.7%。
另外,為了補充資金「彈藥」,加強研發,近日多家港股創新藥企紛紛抛出了配售集資計劃,也引發了投資者的關注。
例如,藥明合聯(02268.HK)在9月3日盤前宣告進行一筆配售集資和定向增發集資,合計籌資逾27億港元。
在此之前,先聲藥業(02096.HK)、科笛-B(02487.HK)、和鉑醫藥-B(02142.HK)等公司也均發佈配售集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