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週四(10月16日),全球金價近期飆升、逼近每盎司4,300美元,引發市場熱議。
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麗莎·沙利特(Lisa Shalett)指出,雖然外界普遍將黃金的狂飆歸因於人工智能泡沫擔憂、通脹對衝及美元貶值,但這些傳統解釋並不能完全說明這輪「史無前例」的黃金行情。金價飆升真正的推手,是全球金融體系本身正在經歷一場「數字化變革」
沙利特在週二(10月14日)發佈的分析中表示,過去市場通常用「風險偏好」與「風險厭惡」來界定資產走勢,但在這場已持續三年的美股牛市中,這種劃分已不再適用。
「黃金一向被視爲避險資產,通常與風險資產如股票走勢相反,」她寫道,「但如今兩者卻同步上漲。自2022年10月以來,
隨着股市大漲,黃金價格已上漲約2.5倍,今年迄今漲幅超過50%,尤其在過去10周內創下令人矚目的新高。」
這種黃金與股票「正相關」(positive correlation)的現象,令傳統市場理論面臨挑戰。
三大主流解釋:都對,但都不完全
沙利特指出,分析師與投資者提出了三種看似合理的理論,但都無法完全解釋黃金的「異軍突起」。
對衝AI泡沫風險
「部分投資者可能買入黃金,以防股市出現人工智能泡沫。」她指出,目前股市估值高企,由少數超大市值科技股主導,與1999-2000年互聯網泡沫頗爲相似。
然而,從市場行爲來看,投資者似乎並未對調整過度擔憂: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CBOE Volatility Index, VIX)仍處低位,企業基本面穩健;根據亞特蘭大聯儲(Atlanta Fed)GDPNow模型,美國下半年GDP仍將保持約3%增速。
通脹對衝需求
「黃金歷來被視爲通脹期間的保值工具。」沙利特認爲,部分投資者或許在擔心美國關稅上調引發的物價上升,但實際上通脹預期仍保持穩定。
一年期美元通脹掉期自4月以來一直維持在約3.2%。
對衝美元貶值
「投資者或許在買入黃金,以應對美元信任削弱的風險。」她指出,這一觀點認爲,去全球化、高債務與赤字、以及對美聯儲獨立性的擔憂,使得全球央行減少美元持倉並增持黃金儲備。
但沙利特指出,央行去美元化趨勢已持續十年,且外國投資者對美元資產如美國國債的需求依然強勁,因此這無法完全解釋金價的「加速暴漲」。
摩根士丹利:黃金暴漲源於「數字金融時代」轉折
沙利特強調,摩根士丹利全球投資委員會認爲,金價飆升真正的推手,是全球金融體系本身正在經歷一場「數字化變革」。
「越來越多證據顯示,黃金的上漲與全球貨幣體系的結構性轉變有關,」她表示,「各國央行正在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併爲未來由穩定幣與數字資產所驅動的貨幣體系做準備。」
她進一步指出,「若各國政府或機構以黃金作爲法定貨幣或加密貨幣的支撐,這可能削弱美元在全球結算體系中的主導地位,並長期支撐黃金的牛市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