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險為王!黃金再創歷史新高,日幣和瑞郎暴漲

Alison Ho
更新於
coverImg
來源: DepositPhotos

投資慧眼Insights - 投資者對美國資產的信任崩塌,避險資金流入黃金、瑞郎和日幣。


4月11日,黃金突破3200美元/盎司,再創歷史新高。瑞郎、日幣、歐元匯率大幅上漲。


背後原因,是川普引爆「信心危機」,美元和美債不再是無風險資產的代名詞,全球資金逃離美元資產。


截至發稿,美元/日圓(USD/JPY)跌破143,創半年多新低;美元/瑞郎(USD/CHF)跌至0.81,創13年新低;歐元/美元(EUR/USD)漲至1.13,創3年新高。


【圖源:TradingView;2025年黃金價格走勢】


【圖源:TradingView;2025年美元/日圓(USD/JPY)走勢】


「在關稅不確定性和對美國經濟前景日益擔憂的情況下,美國資產似乎確實表現不佳。到目前為止,這對歐洲貨幣(尤其是歐元)和避險資產最有利。 」澳新銀行集團分析師Felix Ryan表示。


傑富瑞金融集團外匯主管Brad Bechtel稱:「鑑於關稅市場的不確定性,瑞士法郎正在獲得避險競價。大多數資產管理公司正在使用法郎和日幣作為風險對沖代理。 」


Janus Henderson資產主管Adam Hetts表示:「這已經從無序拋售變為有序拋售,因為現在的衰退風險比幾週前高很多。 」


橋水基金創辦人達利歐指出,在全球市場劇烈動盪之後,投資人仍處於某種程度的恐懼之中,這對人們的心理以及對美國可靠性的態度產生了重大影響。


「我們很可能將進入一場衰退。我更擔心的是這些衝突背後更深層的動態──金融、政治以及地緣政治衝突,因為它們具有自我強化的特質。 」


摩根大通維持其美國/全球經濟衰退機率為60%的判斷,認為當前的關稅衝擊是2018-2019年貿易戰的7.5倍。小摩預測,美國經濟將在2025年下半年經歷一場「淺而短暫」的衰退。


花旗則認為,經濟放緩跡象將足以促使聯準會在5月或6月降息,預計今年共降息125個基點,相信聯準會容忍關稅帶來的商品通膨。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goTop
quote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瀧澤科技逆勢推週休三日!打臉「無薪假」浪潮?投資慧眼Insights-當全台製造業深陷無薪假風暴,這家企業卻選擇讓員工每週多放一天假。
作者  投資指南針
8 月 18 日 週一
投資慧眼Insights-當全台製造業深陷無薪假風暴,這家企業卻選擇讓員工每週多放一天假。
placeholder
台股遇高回落?台積電下挫25元,但這2檔高含「積」ETF逆勢強漲8%今天台股有點抖!指數收在24,238點,下跌132點,跌幅0.54%。焦點王台積電(2330)出現明顯回調,一口氣下跌25元,收盤價1175元;另一邊,聯發科(2454)則逆勢上漲20元,收在1,390元。
作者  投資-槓把子
8 月 14 日 週四
今天台股有點抖!指數收在24,238點,下跌132點,跌幅0.54%。焦點王台積電(2330)出現明顯回調,一口氣下跌25元,收盤價1175元;另一邊,聯發科(2454)則逆勢上漲20元,收在1,390元。
placeholder
別再幻想抓飆股!連輝達都曾暴跌 90%,為何聰明投資人轉向指數 ETF?過去40年,近55%的美國個股暴跌後再未爬回巔峰!即便「存活」的股票,平均也需煎熬5年才能解套。
作者  投資-槓把子
8 月 13 日 週三
過去40年,近55%的美國個股暴跌後再未爬回巔峰!即便「存活」的股票,平均也需煎熬5年才能解套。
placeholder
「該賣還是買」?台積電股價創高後,看專業人士分享5大投資心法台積電(2330)股價近日創下歷史新高,盤中觸及1195元新天價,引發市場熱烈討論是否應繼續加碼這「護國神山」。
作者  投資-槓把子
8 月 12 日 週二
台積電(2330)股價近日創下歷史新高,盤中觸及1195元新天價,引發市場熱烈討論是否應繼續加碼這「護國神山」。
placeholder
AI伺服器概念股發燙!14檔營收年增逾50%,附強勢股完整清單(含緯創、緯穎)在此趨勢下,緯穎、智邦、緯度等廠商成為直接受惠者,其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全球雲端資料中心積極擴產,以及對AI加速器等關鍵設備持續旺盛的需求,後市成長潛力備受市場矚目。
作者  投資-槓把子
8 月 12 日 週二
在此趨勢下,緯穎、智邦、緯度等廠商成為直接受惠者,其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全球雲端資料中心積極擴產,以及對AI加速器等關鍵設備持續旺盛的需求,後市成長潛力備受市場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