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財報前瞻:盈利激增!但指引估平平無奇?

Alison Ho
更新於
coverImg
來源: Shutterstock

投資慧眼Insights - 台積電Q4利潤可望漲超50%,但2025第一季指引預估偏保守。


1月16日,台積電(TSM)將公佈2024年第四季財報。


市場普遍預期,台積電季度營收為262.5億美元,年增33%。每股收益為2.20美元,年增51%。


【圖源:TradingView;台積電營收與利潤】


台積電將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更新對當前季度和全年的展望,包括資本支出計劃。


產業分析師Charles Shum預估,台積電的毛利率可能會升至兩年來的最高水準58%,甚至更高。


分析師指出,接下來的財報會議上,有四點值得投資人注意。


第一,是營收預期和高階晶圓片的產能擴張預期。這可以幫助投資者了解未來一年到一年半的AI晶片需求。


第二,是美國亞利桑那州工廠的產能爬坡情形。這部分對於蘋果和輝達晶片本土化是一個重要的變數。


第三,是7奈米以下的晶片是否有利潤率壓縮的情況,可以從中了解低端晶片的競爭。


最後,是公司2025年資本開支計劃,可以顯示公司對於2奈米接受度的信心。


摩根士丹利預計,受iPhone季節性影響,台積電第一季營收或下滑5%。儘管如此,該公司預計全年營收仍將成長,但成長速度或低於20%。


分析師Charlie Chan表示,台積電通常會採取保守的績效指引,然後超預期,預計這次也一樣。


台積電股價前景如何?


花旗分析師表示,在輝達帶動下,台積電人工智慧(AI)相關營收在2025年可望顯著增長,輝達甚至有可能超越蘋果,成為台積電最大客戶,為台積電貢獻營收將翻倍至20%。


美銀證券維持台積電買進評級,給予目標價250美元,這意味著台積電股價還能上漲20%。巴克萊銀行則給予台積電目標價240美元。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goTop
quote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蘋果、台積電投資傳聞燒熱,英特爾股價狂飆9%!月漲幅挑戰38年新高​投資慧眼Insights-受蘋果和台積電計劃投資傳聞的影響,英特爾周四(9/25)收盤大漲近9%。
作者  投資指南針
9 月 26 日 週五
​投資慧眼Insights-受蘋果和台積電計劃投資傳聞的影響,英特爾周四(9/25)收盤大漲近9%。
placeholder
輝達英特爾聯盟的「最大輸家」?不,台積電飆至1,290元天價說明了一切「我們都非常尊重台積電"——在輝達與英特爾宣布歷史性合作後的聯合記者會上,兩家CEO不約而同地向台積電示好。這種罕見的表態背後,折射推出積電在全球晶片產業鏈中不可撼動的地位。黃仁勳特別強調合作僅聚焦CPU客製化領域,而非代工業務轉移,這一立即的"澄清"安撫了市場情緒。
作者  投資-槓把子
9 月 19 日 週五
「我們都非常尊重台積電"——在輝達與英特爾宣布歷史性合作後的聯合記者會上,兩家CEO不約而同地向台積電示好。這種罕見的表態背後,折射推出積電在全球晶片產業鏈中不可撼動的地位。黃仁勳特別強調合作僅聚焦CPU客製化領域,而非代工業務轉移,這一立即的"澄清"安撫了市場情緒。
placeholder
AMD、ARM、台積電慌了?輝達入股英特爾,晶片格局迎劇變Intel(INTC)股價一度暴漲30%,最終收漲22.8%,報30.57美元。輝達(NVDA)股價也收漲3.5%。
作者  Alison Ho
9 月 19 日 週五
Intel(INTC)股價一度暴漲30%,最終收漲22.8%,報30.57美元。輝達(NVDA)股價也收漲3.5%。
placeholder
​輝達50億美元入股英特爾、川普喊話黃仁勳:「你正在統治世界!」投資慧眼Insights-受輝達入股的消息推動,英特爾(Intel)股價週四大漲逾22%,創下38年來單日最大漲幅。
作者  投資指南針
9 月 19 日 週五
投資慧眼Insights-受輝達入股的消息推動,英特爾(Intel)股價週四大漲逾22%,創下38年來單日最大漲幅。
placeholder
輝達50億「救」了英特爾?不,是救了美政府:一筆交易,白宮帳面狂賺44億英特爾股價在18日迎來1987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暴漲22.77%,收在30.57美元。這場暴漲源自於前一天輝達宣布的50億美元投資計劃,兩大晶片巨頭突然從競爭對手轉向合作。
作者  投資-槓把子
9 月 19 日 週五
英特爾股價在18日迎來1987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暴漲22.77%,收在30.57美元。這場暴漲源自於前一天輝達宣布的50億美元投資計劃,兩大晶片巨頭突然從競爭對手轉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