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港股三大指數集體下行。其中,恒生指數跌0.15%,國企指數跌0.34%,恒生科技指數跌0.35%。
分板塊看,内銀股普跌。中國光大銀行(06818.HK)跌3.33%,青島銀行(03866.HK)跌3.27%,民生銀行(01988.HK)跌2.98%,中信銀行(00998.HK)跌2.13%。
明星科網股、短視頻概念、雲辦公、雲計算、AI概念等科技股也都表現低迷。金山雲(03896.HK)跌5.25%,邁富時(02556.HK)跌3.33%,貝殼-W(02423.HK)跌3.08%,小米集團-W(01810.HK)跌2.64%,網易-S(09999.HK)跌1.81%,哔哩哔哩-W(09626.HK)跌1.86%。
機器人概念多數回調。速騰聚創(02498.HK)跌1.7%,德昌電機股份(00179.HK)跌1.77%,金力永磁(06680.HK)跌1.49%。
教育股普跌。建橋教育(01525.HK)跌2.09%,中國東方教育(00667.HK)跌1.38%,中教控股(00839.HK)跌1.37%,中國科培(01890.HK)跟跌。
其它方面,汽車、節假日概念、奶製品、啤酒股、航空、奢侈品股等消費股集體承壓;煤炭、港口運輸股、高鐵基建股等亦紛紛走弱。
漲幅榜上,醫藥股延續漲勢,醫藥外包概念、生物醫藥、創新藥概念、醫美概念等板塊均表現活躍。受業績利好提振,藥明康德(02359.HK)大漲11.25%,年初迄今股價實現翻倍;
泰格醫藥(03347.HK)漲9.64%,昭衍新藥(06127.HK)漲7.29%,康龍化成(03759.HK)漲6.4%,藥明生物(02269.HK)漲5%。
消息面上,藥明康德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同比增長20.64%,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01.92%。同時預計全年整體收入從415-430億元上調至425-435億元。中泰證券指出,海外降息週期下,全球醫藥投融資預期好轉。海外臨床CRO龍頭Medpace、CDMO巨頭Lonza、三星生物及Bachem等紛紛上調年度增長指引。此外,國内也迎來邊際改善:國内降準降息、創新藥大型BD交易落地及融資環境改善,有望帶動國内投融資及CRO需求回暖。
電力設備、核電、光伏概念等板塊表現活躍。中國高速傳動(00658.HK)漲7.26%,協鑫科技(03800.HK)漲7.69%,福萊特玻璃(06865.HK)漲4.47%,哈爾濱電氣(01133.HK)漲3.36%,中廣核礦業(01164.HK)漲2.36%。
摩根大通報告指,反内卷舉措與企業層面的結構性改革將推動新能源等面臨產能過剩與價格競爭惡化的產業於2026年迎來轉機,相關個股有望自2025年下半年起反映此預期。
此外,汽車經銷商、蘋果概念、體育用品、影視股等消費股多數上漲。中升控股(00881.HK)漲6.23%,永達汽車(03669.HK)漲4.82%,瑞聲科技(02018.HK)漲3.79%,高偉電子(01415.HK)漲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