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際金融樞紐,香港依託内地龐大的經濟腹地,憑借成熟的金融體繫、完善的法律框架以及高度開放的營商環境,持續吸引全球資本匯聚。
從近日香港證監會披露的數據看,這座為全球資金提供「安全港」的城市,對資金的吸引力正越來越強。
管理資產總值大增13%,淨資金流入超7000億
7月16日,香港證監會發佈了《2024年資產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報告表示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在2024年實現了強勁增長,是「步入佳境」之年。
截至2024年底,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管理資產總值按年增長13%至35.14萬億港元;淨資金流入亦於年内急增81%至7050億港元,當中資產管理及基金顧問業務的淨資金流入更飙升571%至3210億港元。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業務的管理資產按年增加15%至10.4萬億港元。
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行業的資金來源不僅局限於境内,外資正加速押注香港。
調查報告顯示,2024年,來自非中國内地及香港投資者近年一直佔管理資產總值的54%以上。過去五年,來自亞太區其他市場、北美及歐洲投資者所佔的管理資產穩步增長,三者所佔的百分比分别達到雙位數。
此外,在香港注冊成立的基金維持強勁增長。於2024年,在香港注冊成立的證監會認可基金的淨資金流入按年急增88%,達1630億港元。強勢延續至2025年,截至今年5月所錄得的淨資金流入為2370億港元。截至2024年底,這些基金的管理資產增長22%,至今年5月底進一步上升21%。
作為卓越的離岸人民幣中心,香港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存款資金池,在所有離岸人民幣存款中佔逾半數,而有關部分截至2025年4月的總數為人民幣1.03萬億元。香港亦一直是首要的離岸人民幣結算樞紐,處理全球約80%的人民幣支付。
證監會調查報告的其他重點還包括:獲注冊的開放式基金型公司數目持續增長,於2024年按年大幅上升93%,反映資產管理公司進一步善用香港的公司型基金結構及相關政府資助;在香港獲發牌進行資產管理(第9類受規管活動)的機構數目增加4%至2212家。
香港證監會投資產品部執行董事蔡鳳儀表示:「受惠於強勁的資金流入、金融創新及持續壯大的人才庫,香港作為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樞紐的影響力正節節攀升。證監會致力透過拓展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支持香港持續發展為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國際金融中心及領先的離岸人民幣樞紐。」
登頂全球寶座的前景樂觀
當前貿易戰與地緣衝突攪動歐美市場,亞洲反而成為資金避風港,特别是香港與新加坡,正是避風港里最亮的兩座燈塔。
為吸引更多資金入港,香港近年來推出一繫列改革舉措。例如,香港近年推出的綠色金融及虛擬資產相關政策,成功吸引了新興財富管理需求。香港還優化了場外衍生工具市場規則,降低持牌機構資本要求。
在《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中,強調要進一步強化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地位。施政報告表示,香港有2700間單一家族辦公室,有業界預計香港將在2028年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
根據施政報告規劃,未來香港會全力推動更多環球資金在香港管理,包括爭取與中東等地區的大型主權基金合作,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以及擴大稅務寬減適用範圍。
多重利好疊加,香港磁場效應愈發強勁——問鼎全球財富中心,不再是口號,而是進行時。
波士頓咨詢公司近期發佈的《2025年全球財富報告》,將香港和瑞士並列為2024年全球兩大跨境財富管理中心,其中香港的跨境財富總值增長為各地區之冠,達2310億美元,其9.6%的按年增幅也勝於全球平均水平。
《2023年波士頓咨詢集團全球財富報告》預測,到2027年,香港將以3.1萬億美元的資產管理規模反超瑞士(屆時為2.8萬億美元),而新加坡將從1.5萬億美元增長至2.3萬億美元,保持第三的位置。
在《2024年資產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發佈後,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他在與歐美及東南亞金融機構和投資人交流時,也感受到他們看好香港及内地市場的前景,投資意欲正進一步增大,並正物色適合的投資夥伴及項目。他們普遍表示,香港金融體繫穩健安全,金融業未來增長潛力龐大,加上當前的地緣政治格局強化了多港元化投資的需要,令他們對投資香港的興趣更為濃厚。
陳茂波還表示,基於宏觀外圍形勢及本地發展趨勢,預期香港資財管理業會持續向好發展,「有信心香港在兩三年内,會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財富和資產管理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