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港股三大指數集體跳水。截至收盤,恒生指數跌幅為1.99%,國企指數跌2.13%,恒生科技指數跌2.42%。
分板塊看,大消費板塊中,煙草概念、汽車經銷商、航空股、嬰童用品股、節假日概念、新消費概念等板塊均跌幅靠前。成分股中,思摩爾國際(06969.HK)跌9.95%,中煙香港(06055.HK)跌3.44%,中國飛鶴(06186.HK)跌3.32%,中國東方航空股份(00670.HK)跌5.48%,中國南方航空股份(01055.HK)跌4.65%,呷哺呷哺(00520.HK)跌9.21%,同程旅行(00780.HK)跌10.6%,九毛九(09922.HK)跌4.74%,老鋪黃金(06181.HK)跌6.42%,古茗(01364.HK)跌5.43%。
醫藥股中,互聯網醫療、生物醫藥、醫美概念、醫藥外包概念、創新醫藥概念等板塊也都表現低迷。醫脈通(02192.HK)跌7.86%,阿里健康(00241.HK)跌5.26%,京東健康(06618.HK)跌4.93%,再鼎醫藥(09688.HK)跌6.96%,君實生物(01877.HK)跌7.76%,百濟神州(06160.HK)跌4.46%,完美醫療(01830.HK)跌9.09%,巨子生物(02367.HK)跌4.01%,時代天使(06699.HK)跌4.14%。
電力設備、綠電概念、風電、光伏太陽能股等電力板塊全線走低。金風科技(02208.HK)跌7.8%,中國高速傳動(00658.HK)跌8.03%,東方電氣(01072.HK)跌5.35%,大唐發電(00991.HK)跌6.39%,華電國際電力股份(01071.HK)跌5.37%,信義玻璃(00868.HK)跌4.68%。
東興證券指出,新政驅動了「531」光伏搶裝,邊際上帶動Q1產業鏈上下遊各環節的利潤修復。但由於搶裝是下半年的需求前置,新政實施後,電價的不確定性疊加整體上網均價的下降預期,或使得下半年分佈式項目投資意願大幅下降,且當前來看,整體產業鏈仍處於產能過剩的大格局之下,在需求沒有大幅增長的背景下,落後產能出清尚待時日,產業鏈利潤修復的力度和持續性仍有待觀察。
中資券商股也再度承壓,中國銀河(06881.HK)跌5.13%,中金公司(03908.HK)跌5.21%,光大證券(06178.HK)跌5.03%,中信證券(06030.HK)跌4.82%,廣發證券(01776.HK)跌3.9%,華泰證券(06886.HK)跌4.39%。
其它方面,重型機械股、建材水泥股、高鐵基建股、港口運輸股等板塊亦紛紛走弱。
漲幅榜上,隨著伊以衝突加劇,部分低價油氣股炒高。中油潔能控股(01759.HK)漲138.74%,金泰能源控股(02728.HK)漲52.94%,吉星新能源(03395.HK)漲3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