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03750.HK)、恒瑞醫藥(01276.HK)等A股年内成功赴港上市,並在H股市場取得較A股為高的溢價,A股赴港潮更為洶湧。
近日,攜「華為」概念的賽力斯(601127.SH)通過了港交所聆訊,距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擇日全球發售即可圓滿「A+H」雙融資平台。
只是,此前在A股市場的風光表現,賽力斯這次能成功復製到港股嗎?
賽力斯是誰?從合資造車到綁定華為,新勢力的逆襲之路
賽力斯始創可追溯到1986年,歷經三次創業。
第一次創業:1986年成立重慶巴縣鳳凰電器彈簧廠,以生產及銷售彈簧和減震器。
第二次創業:到了2003年,與東風汽車合資進入整車製造領域。
第三次創業:2016年全面轉型至新能源汽車領域並在上交所上市。
賽力斯爆發拐點在於2018年,與華為啓動聯合研發「駝峰智能增程繫統」,並於2021年發佈問界(AITO)品牌。
當前,賽力斯已推出問界M5、問界M7、問界M8和問界M9四款車型,見下圖。
此外,賽力斯還有售燃油車,但貢獻已逐年減少,於2025年上半年的營收佔比大約縮減至1.9%左右。
資本補血:千億棋局的資金渴求
賽力斯此次赴港上市的核心訴求,藏在其募資用途規劃中。
聆訊後資料集顯示,賽力斯計劃通過這次港股IPO募資,主要用於研發投入,多元化營銷渠道、海外銷售及充電網絡建設,以及營運資金,反映出其對於構建核心競爭力與出海擴張的需求。
通俗點講:賽力斯正處在「花錢換增長」的關鍵期。
目前,賽力斯賺錢能力在不斷提升:賽力斯於2024年實現盈利,錄得淨利潤47.40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利潤率為3.3%,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達30.77億元,利潤率也由上年同期的2.1%提升至4.9%。
同時,燒錢力度也不斷攀升:目前,賽力斯運營開支的投入並沒有隨之而下降,尤其是研發費用,佔收入的比重於2024年為3.8%,到2025年上半年上升至4.7%。
另外,銷售及經銷費用佔總收入的比重也由2024年的13.2%進一步上升至14.3%,可見其在研發與營銷方面所下的功夫。
此外,賽力斯未來還將進一步提升魔方技術平台的架構能力和智能座艙及輔助駕駛技術,加強研發關鍵動力繫統技術,以及探索AI的發展,研發成本還將持續攀升。
更關鍵的是,賽力斯正處於全球化擴張的關鍵節點。
目前,賽力斯已在歐洲、中東、美洲和非洲的多個國家進行業務佈局。
在歐洲方面,已擴展到挪威、德國、英國、瑞士等市場,但海外市場的本地化生產、渠道建設與品牌推廣均需巨額資金支撐。而此番港股上市不僅能拓寬融資渠道,更能為賽力斯吸引全球資源賦能海外擴張。
對於資產權益比高達4.22倍、槓桿比率(負債與所有者應佔權益之比)達到3.21倍的賽力斯而言,港股上市帶來的增量資金,將成為其平衡財務結構、支撐戰略落地的「輸血站」。
華為綁定:估值重構的核心錨點
在賽力斯的港股上市叙事中,「華為合作」始終是最核心的價值標簽,更是其撬動國際資本的關鍵籌碼。
作為華為智選車模式的深度合作夥伴,賽力斯與華為的綁定已從技術層面延伸至資本領域——2024年8月,賽力斯以115億元收購華為引望的10%股權,成為這家智能汽車技術公司的三大股東之一,進一步鎖定了華為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核心領域的技術支持。這種深度綁定直接轉化為市場競爭力。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依賴風險」的隱憂。
儘管賽力斯在努力構建自主研發能力,但問界繫列的核心技術仍高度依賴華為。若未來雙方合作模式調整或華為技術授權政策變化,將直接影響賽力斯的產品競爭力。
此外,華為同時與奇瑞、江淮、長安等多家車企開展智選合作,賽道内的「内部競爭」也可能稀釋賽力斯的獨特性優勢。
這些風險點,或將成為港股投資者的關注點。
風險暗礁:估值泡沫與競爭壓力的雙重考驗
儘管賽力斯的港股上市之路看似順風順水,但前路仍佈滿風險暗礁。其中,估值合理性與市場競爭壓力最為突出。
從行業競爭來看,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博弈」。
海外市場上,特斯拉(TSLA.US)持續降價搶佔市場份額,比亞迪(01211.HK)、理想汽車(02015.HK)、蔚來(09866.HK)、小鵬(09868.HK)等加速海外佈局,賽力斯面臨的競爭壓力與日俱增。
國内市場上,華為智選模式下的奇瑞智界、江淮尊界等車型陸續上市,分流了部分市場需求。
賽力斯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收入為579.52億元,按年下降3.73%,相比之下,做增程式新能源汽車的理想汽車今年上半年車輛銷售營收約535.64億元,按年下降1.85%。
2025年上半年,賽力斯的新能源汽車毛利率為26.5%,按年提升了3.7個百分點,或主要得益於利潤率較高的問界新車型銷量增加,相比之下,理想汽車的車輛銷售毛利率為19.58%,按年上升0.57個百分點。
總括而言,賽力斯2025年上半年的股東應佔淨利潤為29.41億元,按年增長81.03%。按其提供的數據,賽力斯截至2025年6月末止12個月股東應佔淨利潤或為72.62億元,其A股現價159.53元人民幣,市值2,605.71億元人民幣,市盈率或約35.88倍。
理想截至2025年6月末止12個月的非會計準則淨利潤或約103.73億元人民幣,按H股現價86.75港元計,市值1,751.17億港元大約相當於其最近12個月非會計準則淨利潤的15.50倍,估值要比賽力斯的A股股價低得多。
此外,同樣有華為概念的奇瑞汽車(09973.HK),於9月25日也登陸港交所,IPO發售價30.75港元,現價30.88港元,僅比發售價高出0.42%而已。
賽力斯在港股市場能否取得其A股對應的估值值得關注。
結語:資本跳板上的價值重塑
賽力斯赴港上市,既是其全球化戰略的關鍵落子,也是市場對其「華為概念」價值的一次重新定價。
一方面,港股平台將為其亟需補血的研發投入、海外擴張與渠道建設打開新的資金通路,其與華為深度綁定的智選車模式,已成為撬動國際資本的獨特叙事。
但另一方面,港股投資者將以更冷靜的眼光審視其估值邏輯——面對核心技術依賴華為的潛在風險、日益激烈的同業競爭,以及其當前遠高於同行的估值水平,賽力斯能否將A股的「華為光環」成功復製至港股,將取決於其能否向市場證明,自己不僅是一家成功的「執行者」,更是一家具備持續創新能力與獨立盈利前景的整車企業。這場資本考試,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