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半年的談判拉鋸,億華通(02402.HK)(688339.SH)與旭陽集團(01907.HK)旗下旭陽氫能的「聯姻」最終還是畫上了句號。
9月5日晚間,億華通披露資產重組終止的消息,9月8日其A股及港股股價應聲下挫,午後有所反彈。截至發稿,公司A股微漲0.16%,H股則為下跌2.50%。
產業鏈整合受挫
億華通在最新公告中表示,終止發行股份購買定州旭陽氫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旭陽氫能」)的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事項。
對於終止與旭陽氫能進行資產重組的原因,億華通表示,由於交易雙方未能就可能交易的最終方案達成一致意見,為切實維護公司和投資者利益,經公司與交易各相關方友好協商、認真研究和充分論證,基於審慎性考慮,決定終止可能交易事項。
自今年2月披露與旭陽集團的資產重組計劃以來,億華通多次發佈更新公告,均提及正積極推進交易相關工作,各項事宜有序開展。
不過此次突然宣佈終止交易,也說明這場可能影響氫能行業格局的交易背後,存在復雜的博弈與挑戰。
根據此前公告,旭陽集團擬以旭陽氫能的全部股權換取億華通A股股份,折合對價18.53元(單位人民幣,下同)/股。同時,旭陽集團擬出資不超過5.5億元認購億華通A股股份,亦按上述價格對價。若此次交易完成,預計億華通控股股東變更為旭陽集團。
雙方嘗試「聯姻」,是行業中的優勢互補典型案例。
據悉,旭陽氫能是京津冀地區最大的高純氫生產商及供應商,具備大規模、低成本、高質量且超低碳排放的高純氫生產和經營能力。若兩者合並,旭陽氫能可為億華通提供上遊氫源支持,助力億華通實現向氫能產業鏈上遊的延伸,從而改善億華通持續的虧損狀況並尋求業務突破。
深陷虧損泥潭
國内氫燃料電池行業目前整體處於商業化初期,高度依賴政策補貼,同時還面臨產業鏈體繫不完善、成本居高不下、綠氫製備技術待突破等問題,製約著我國氫能產業的規模化發展。
對億華通來說,在重重行業挑戰下,通過產業鏈上下遊整合、實現延鏈補鏈,才能打破行業發展瓶頸。但此次與旭陽集團重組失敗,意味著其突破行業瓶頸、擺脫虧損困境的努力暫告落空。
近期發佈的2025年半年報顯示,億華通於2025年上半年再遭遇業績滑鐵盧。報告期内,公司收入同比慘遭腰斬,降至7192.93萬元;歸母淨虧損則由上年同期的1.41億元增長至1.63億元。
與億華通同處一賽道的國鴻氫能(09663.HK)同樣業績不佳,今年上半年收入驟降55.7%,虧損有所收窄,但仍達1.84億元。
億華通表示,今年上半年虧損主要是因為燃料電池行業市場需求整體下降,行業規模同比縮減,報告期内,公司相關產品銷售量減少等綜合所致。業績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億華通燃料電池繫統銷售總功率為15,960kW,同比減少56.54%。
國鴻氫能的表現更差,氫燃料電池繫統銷量從上年同期的3464.5萬千瓦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109萬千瓦。
而在2024年,億華通的經營業績也同樣慘不忍睹。當年公司營收僅為3.67億元,同比亦遭腰斬;歸母淨虧損4.56億元,同比擴大87.68%。
當下,國内氫燃料電池行業正經歷「成長的陣痛」,市場銷量明顯下滑。製氫成本高、加氫站佈局不足,成為製約氫車大規模應用的「硬傷」,導致終端用戶使用成本高、便利性差。
億華通此次重組終止,無疑為其產業鏈整合與扭虧之路增添了變數。未來,公司能否在行業陣痛中尋找到新的突破點,仍需持續關注其技術進展、市場策略及資金狀況。氫能之路道阻且長,企業的每一步選擇都顯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