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比特幣信仰者上週五遭遇打擊:全球最大比特幣企業持有者Strategy並未如外界猜測般被納入標普500指數。
此前,市場盛傳由Michael Saylor創立的這家比特幣金庫公司將進入標普500,成爲季度調整的一部分。但最終獲得青睞的是移動應用變現平臺AppLovin、數字交易平臺Robinhood和工程公司Emcor,而Strategy被拒之門外。
企業和股東都希望加入標普500,因爲根據彭博ETF分析師James Seyffart的測算,約22萬億美元資金追蹤或錨定該指數。金融服務公司Stephens的分析顯示,如果Strategy被納入,基金經理需被動買入約5000萬股Strategy股票,價值約160億美元。
誰來挑選「500強」?
符合資格的公司必須滿足盈利與流動性條件:總部設在美國,市值至少227億美元;最近一個季度盈利且過去一年整體盈利;至少50%的股票可供公衆交易,且需有充足的交易活躍度。
Strategy在上一季度因比特幣價格大漲錄得100億美元利潤,滿足了所有技術要求。但最終決定權在標普全球的指數委員會手中,這個成員名單保密的小組負責挑選誰能入選。
前委員會主席David Blitzer曾在2020年表示:「目標是讓指數能真正衡量市場表現。市場上漲,指數也上漲;任何關於市場的統計,都能在指數上得到近似的反映。」
行業競爭、波動性與商業模式成入局阻力
Stephens股票研究董事總經理Melissa Roberts指出,上週五獲選的三家公司各自都是所在領域最大的合格公司:AppLovin是科技行業最大,Robinhood是金融板塊最大,Emcor則是標普中盤400中最大。
Roberts稱:「標普500合格公司非常多,競爭激烈。」
Strategy落選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其股價波動過大。Strategy的β值爲3.83,意味着當大盤波動1%時,其股價平均波動近4%,遠高於Robinhood(2.36)和AppLovin(2.44),甚至超過了標普內最波動的個股,如英偉達(2.1)和特斯拉(2.07)。
另一個原因在於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和利潤結構。例如,蘋果在今年第二季度銷售了940億美元產品與服務,淨利潤234億美元;而Strategy同期軟件收入僅1.14億美元,卻買入了67億美元的比特幣。雖然邏輯上應該虧損,但公司今年採用了公允價值會計法,使賬面利潤大幅提升。其比特幣持倉價值增加140億美元,其中100億美元被計爲利潤,但這些都屬於未實現收益。
委員會是否「反感」加密貨幣?
雖然Saylor在2021年開創的比特幣金庫模式啓發了大批模仿者,但傳統金融機構對加密貨幣一直較爲謹慎。不過專家認爲,這不是Strategy落選的關鍵。
Roberts表示:「指數已經納入了其他涉足加密的公司,因此不應過度解讀其未被納入。」
事實上,今年已有多家加密相關企業入選:5月,Coinbase成爲首家進入標普500的加密原生公司;7月,持有約10億美元比特幣的金融科技公司Block被納入;特斯拉也持有比特幣。
Saylor在2024年底曾推測,新的會計準則可能爲Strategy入選打開大門,這一可能性依舊存在。Roberts指出,目前有三家標普500公司正處於併購交易中,若交易完成將騰出席位。此外,Strategy還將在12月的季度調整中迎來下一次機會。
編輯點評
1. 標普500納入標準不僅是「硬指標」
雖然Strategy滿足了盈利、市值、流動性等「技術條件」,但是否納入最終取決於標普指數委員會的判斷。也就是說,指數並非完全機械化,而是有主觀考量,尤其涉及行業權重、市場代表性和穩定性。
2. 加密貨幣相關企業仍面臨「身份困境」
儘管Coinbase、Block等已進入標普500,傳統金融對加密貨幣公司仍保持謹慎。Strategy過於依賴比特幣價格波動,其利潤更多來自賬面估值而非核心業務,這讓指數委員會擔心其能否代表「真實的企業盈利」。
3. 波動性與商業模式是最大阻力
Strategy的β值遠高於大多數標普成分股,意味着其股價劇烈波動,可能削弱標普500作爲「市場代表指數」的穩定性。此外,公司收入模式與傳統企業差異過大(靠持有比特幣而非主營軟件業務),這讓其入選更具爭議。
4. 機構對加密貨幣接受度仍在試探期
標普500是全球最重要的基準指數之一,能否納入不僅關乎個股,也反映主流金融對加密資產的態度。Strategy的落選說明加密貨幣雖在逐漸被接納,但要獲得完全的「主流認可」,還需要時間和更多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