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瑞郎在週三延續了其第三個交易日的連勝紀錄。由於全球長期債券收益率大幅上漲,美元(USD)的避險需求增加,瑞士法郎對美元的匯率上漲至接近0.8050。
在新聞發布時,美元指數(DXY)跟蹤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價值,維持在週二的98.50附近。
長期債券收益率飆升抑制了對風險資產的需求。道瓊斯期貨在隔夜交易中延續下跌,顯示出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下降。
與此同時,投資者等待將於GMT14:00發布的7月份美國JOLTS職位空缺數據。預計美國雇主將發布740萬個新職位,幾乎與之前的744萬個職位持平。
本週,美元的主要觸發因素將是週五發布的8月份非農就業數據(NFP)。投資者將密切關注就業數據,以獲取有關勞動力市場當前狀況的線索。最近,美聯儲(Fed)官員主張降息,指出就業風險的下行壓力。
在瑞士地區,投資者等待定於週四發布的8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CPI報告預計顯示,通脹年增長穩定在0.2%。按月計算,通脹增長預計再次保持平穩。瑞士國家銀行(SNB)官員可能會在本月晚些時候的政策會議上討論將利率推入負區間以促進通脹增長。
在金融行話的世界裏,兩個被廣泛使用的術語「風險偏好」和「風險規避」指的是投資者在相關時期願意承受的風險水平。在「冒險型」市場中,投資者對未來持樂觀態度,更願意購買風險資產。在「規避風險」的市場中,投資者開始「謹慎行事」,因為他們擔心未來,因此購買風險較低的資產,這些資產更確定會帶來回報,即使回報相對較小。
通常,在「風險偏好」時期,股市會上漲,大多數大宗商品(黃金除外)也會升值,因為它們受益於積極的增長前景。大宗商品出口大國的貨幣因需求增加而走強,加密貨幣上漲。在「規避風險」的市場中,債券——尤其是主要的政府債券——上漲,黃金表現搶眼,日元、瑞士法郎和美元等避險貨幣都受益。
澳元(AUD)、加元(CAD)、新西蘭元(NZD)以及盧布(RUB)和南非蘭特(ZAR)等次要外匯,都傾向於在「風險偏好」的市場中上漲。這是因為這些貨幣的經濟增長嚴重依賴大宗商品出口,而大宗商品在風險偏好時期往往會上漲。這是因為投資者預計,由於經濟活動的增加,未來對原材料的需求將會增加。
在「避險」期間傾向於升值的主要貨幣是美元(USD)、日元(JPY)和瑞士法郎(CHF)。美元,因為它是世界儲備貨幣,因為在危機時期投資者購買美國政府債券,這被視為安全的,因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不太可能違約。日元受到對日本政府債券需求增加的影響,因為日本國內投資者持有的國債比例很高,即使在危機時期,他們也不太可能拋售這些國債。瑞士法郎,因為嚴格的瑞士銀行法為投資者提供了加強的資本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