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股市展望:美股、歐股、日股、台股怎麽走?

TradingKey
更新於
Alison Ho
coverImg
來源: Shutterstock

作者:Jason Tang,Petar Petrov,Viga Liu


展望2025年,在強勁經濟成長的背景下,我們對全球股市持樂觀態度,特別是美國和日本。

美國股市

儘管美國股市自2024年12月以來經歷了調整,但川普的減稅政策和聯準會的降息措施仍然對市場形成支撐。我們對2025年美國股市持樂觀態度。


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從2016年11月8日當選到2020年11月3日敗選)期間,儘管美聯儲的加息和疫情的挑戰,特朗普的政策依然推動了市場的顯著增長。標準普爾500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道鐘斯工業平均指數分別上漲了57.5%、114.9%和49.9%,均超歷史平均水準(圖3.1.1)。我們預計2025年特朗普持續推動減稅政策將進一步提振股市表現。


降息週期可分為兩種:紓困型和預防型。在歷史上六次降息週期中,有三個是紓困型降息,通常由經濟衰退引發。在這些時期,衰退的負面影響往往超過降息的正面效應,導致股市下跌。而另外三個是預防型降息,通常是為因應經濟放緩而非衰退。在這些情況下,降息的正面效果大於經濟成長放緩的負面影響,進而推動股市上漲(圖3.1.2)。


展望2025年,美國經濟預計將保持韌性,軟著陸是高機率的情境。因此,本輪降息週期更可能是預防型,對股市產生淨正面效應。


然而,美國股市仍面臨一些風險。高估值、再通膨以及不斷增長的公共債務可能會引發階段性的市場調整。 


圖3.1.1:川普第一任期內美股表現


altText

資料來源:路孚特,Tradingkey.com

註:基準日期為2016年11月8日= 100


圖3.1.2:標普500在降息週期的回報

altText

資料來源:路孚特,Tradingkey.com


歐元區股市

預計歐元區將在2025年進入低利率時代。從歷史來看,歐元區的上一輪低利率時代始於2011年11月,也就是歐債危機後的一年。在隨後的十年裡,歐元區股市表現相對較好。相較之下,日本的低利率時代始於1993年9月,也就是資產泡沫破裂後的第三年。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日本股市則經歷了長熊(圖3.2)。


隨著歐元區進入新一輪的低利率時代,一個關鍵問題是:其股市將會沿襲過去的繁榮路徑,還是會像日本當年那樣經歷長期的熊市?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分析在各自低利率時期,影響兩地股市的深層因素。


這兩個市場的一個共同點是,二者都在低利率時期吸引了大量外資流入。然而,日本股市受益於強而有力的政府救市。歐元區的私人部門增加了權益投資,這與日本私人部門減少股票投資形成鮮明對比。


以史為鑑,在已開發市場中,私部門的投資是股市表現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歐元區股市在2025年的表現將很大程度上依賴歐元區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如果這些政策成功地鼓勵私部門增加權益投資,歐元區股市可望恢復強勢;否則,它可能面臨一定的挑戰。


鑑於前景的不確定性,我們給予歐元區股市中性評級。然而,我們對潛在的下行風險保持警惕,特別是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的逆風。 


圖3.2:歐元區與日本在低利率時期的股市表現(月數據)


altText

資料來源:路孚特,Tradingkey.com


日本股市

1990年經濟泡沫破裂後,日本股市經歷了“失落的二十年”(1990-2010年)。在此期間,儘管整體趨勢下行,但仍出現了三次階段性的牛市。自2012年5月以來,日本股市進入了持續且顯著的牛市階段(圖3.3)。這四次牛市——三短一長——的推動力來自國內外政策的變化以及國內外經濟預期的改善。


展望2025年,國內外因素顯示日本股市的樂觀前景。在國內,雖然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效果可能會受到緊縮性貨幣政策的限制,但預計日本2025年的經濟成長將大幅超過2024年。


在國際方面,主要央行已進入降息週期,全球金融環境逐漸改善。同時,美國經濟保持韌性,中國經濟在一系列穩定成長政策的推動下逐漸復甦。海外經濟動態與國內經濟改善共同為2025年日本股市創造了有利的投資環境。 


圖3.3:日經225指數

altText

資料來源:路孚特,Tradingkey.com


其他股市

除了主要經濟體之外,我們對2025年澳洲、匈牙利、印尼和台灣的股市持樂觀態度,原因如下:


澳洲:由於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推動,預計國內需求將增加,經濟成長可望加速。此外,中國的刺激措施可能會提振澳洲商品的出口需求,進而進一步支持經濟和股市表現。


匈牙利:在2024年中進入技術性衰退後,匈牙利政府實施了一系列穩健經濟的措施,為股市創造了有利環境。匈牙利中央銀行(MNB)最近採取了更鷹派的貨幣政策,這有利於金融板塊——匈牙利股指的最大組成部分。此外,匈牙利上市公司三分之二的收入來自海外市場,這些公司預計在2025年繼續受益於全球經濟復甦。


印尼:印尼政府對債務的容忍度增加,預計將透過政府加槓桿來刺激經濟成長。樂觀的經濟前景將推動上市公司獲利成長。目前,印尼股市的估值遠低於其10年均值,使其成為估值窪地。


台灣:台灣先前較弱的消費正在復甦,投資活動也有所回升。作為台灣經濟支柱的半導體產業已進入新的補庫存週期,預計將繼續推動投資成長。台積電等科技股在台灣股指中佔據重要地位,使得台灣股市的表現與美國納斯達克指數高度相關。鑑於我們對美國股市的樂觀展望,我們對台灣股市同樣保持樂觀態度。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goTop
quote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國巨「發聘禮」,茂達未表態,但股價表示「我要嫁」——開盤漲停鎖死!在元件大廠國巨(2327)11日宣布以每股現金229.8元公開收購電源管理IC廠茂達電子(6138),溢價率達20%,總收購金額達48億元的消息公佈之後,雖然茂達仍未明確表態,但市場熱情高漲,茂達電子以股價表態了——12日開盤即跳空漲停,鎖死在210.5元價位,盤前排隊買單超過10.3萬張,市場看好這樁半導體產業整合案。
作者  財富進化論
昨日 03: 22
在元件大廠國巨(2327)11日宣布以每股現金229.8元公開收購電源管理IC廠茂達電子(6138),溢價率達20%,總收購金額達48億元的消息公佈之後,雖然茂達仍未明確表態,但市場熱情高漲,茂達電子以股價表態了——12日開盤即跳空漲停,鎖死在210.5元價位,盤前排隊買單超過10.3萬張,市場看好這樁半導體產業整合案。
placeholder
康霈*急跌翻紅,還是外資有遠見?生技股康霈生技(6919)本週因法說會公布減肥新藥CBL-514臨床三期收案延後的消息,股價連續兩日跌停重挫。今日(13日)開盤後延續震盪格局,早盤一度續跌8.7%至189元低點,隨後短線買盤湧入,股價急速拉抬翻紅,最高攻上222.5元漲逾7%,震幅達16%,開盤僅半小時成交量即爆出4.2萬張,顯示市場情緒極度分歧。
作者  財富進化論
昨日 02: 10
生技股康霈生技(6919)本週因法說會公布減肥新藥CBL-514臨床三期收案延後的消息,股價連續兩日跌停重挫。今日(13日)開盤後延續震盪格局,早盤一度續跌8.7%至189元低點,隨後短線買盤湧入,股價急速拉抬翻紅,最高攻上222.5元漲逾7%,震幅達16%,開盤僅半小時成交量即爆出4.2萬張,顯示市場情緒極度分歧。
placeholder
華邦電(2344)繼續攀升!記憶體漲價潮引爆巨量,外資持續買超近期台股多頭氣勢強勁,加權指數屢創新高,其中記憶體族群成為市場焦點。受惠於利基型記憶體報價自9月起全面上漲,華邦電(2344)近期人氣爆棚,11日成交量爆出31.12萬張巨量,榮登台股成交量冠軍寶座,盤中股價勁揚逾4%,觸及25.7元,改寫超過一年新高,今(12)日開盤再現漲勢,開26.15,不到半小時漲到26.55。
作者  財富進化論
昨日 01: 40
近期台股多頭氣勢強勁,加權指數屢創新高,其中記憶體族群成為市場焦點。受惠於利基型記憶體報價自9月起全面上漲,華邦電(2344)近期人氣爆棚,11日成交量爆出31.12萬張巨量,榮登台股成交量冠軍寶座,盤中股價勁揚逾4%,觸及25.7元,改寫超過一年新高,今(12)日開盤再現漲勢,開26.15,不到半小時漲到26.55。
placeholder
普發一萬現金即將入袋!10月起開放領取 5大管道一次看​投資慧眼Insights-行政院今日通過特別預算案,普發現金1萬元方案順利的話將於10月上旬三讀通過,最快10月下旬即可啟動發放程序。
作者  投資指南針
9 月 11 日 週四
​投資慧眼Insights-行政院今日通過特別預算案,普發現金1萬元方案順利的話將於10月上旬三讀通過,最快10月下旬即可啟動發放程序。
placeholder
外資連8買看好台股,台積電鴻海雙王撐盤,惟個股跌多漲少暗藏警訊!在美國科技股強勢上漲的助力下,台積電(2330)於今日(11日)帶動台股連續第四天站上歷史新高,但台股指數尾盤一度急轉直下險翻黑,終場勉強守住紅盤。盤後統計顯示,外資買超329.9億元,投信賣超62.2億元,自營商買超17.7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285.50億元。
作者  財富進化論
9 月 11 日 週四
在美國科技股強勢上漲的助力下,台積電(2330)於今日(11日)帶動台股連續第四天站上歷史新高,但台股指數尾盤一度急轉直下險翻黑,終場勉強守住紅盤。盤後統計顯示,外資買超329.9億元,投信賣超62.2億元,自營商買超17.7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285.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