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概念股表現強勢!核電及可控核聚變的發展前景如何?

財華社
更新於 2024-1-5 01:12
Block Tao

在2023年歲末至今,核電及可控核聚變概念爆火,熱度居高不下。這種熱度在資本市場也有所反映。


在A股市場,核電板塊指數自去年12月28日以來的整體表現不俗,板塊内中國廣核、中國核電(601985.SH)、利柏特(605167.SH)等多只概念股近期迎來大漲。


在港股市場,中廣核電力(01816.HK)、中廣核礦業近期的股價表現也相當強勢,明顯強於恒指。


核電和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爆火,其背後也受到了消息面的推動。


核電領域連迎利好


眾所周知,受益於「雙碳目標」,以水電、光電、風電為主的清潔能源迎來了重大發展契機,僅在二級市場,近幾年隆基綠能(601012.SH)、晶澳科技等光伏企業就拿到了海量的資金,用以發展技術,擴大規模。


不過,水電、光電、風電雖然擁有很多優勢,但缺點卻也十分明顯那就是缺乏穩定性。而核電具備高效、低碳、穩定等優勢,和風光水電能形成很好的互補,必要性得到凸顯。


2023年12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為進一步增強核電產業的創新發展能力,並全面提升核電裝備及相關產業的競爭力。在會議中,國務院還作出了重要決定,對浙江金七門核電項目1、2號機組與廣東太平嶺核電二期工程3、4號機組進行核準。


回溯歷史,2019年我國核電恢復審批後核準節奏加快,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核準4台、5台、10台,而2023年繼續維持了10台的高核準量,表明政策對核電發展的支持力度得到加強。


除了上述消息外,也是在12月29日,以「核力啓航聚變未來」為主題的可控核聚變未來產業推進會在成都召開。由中核集團牽頭,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組成的可控核聚變創新聯合體正式宣佈成立。


而自2023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啓動了實施未來產業啓航行動,明確可控核聚變領域為未來能源的唯一方向。


核電產業鏈迎景氣周期,可控核聚變未來可期?


據了解,在上述消息發佈後,已經有多家機構表達了對核電產業前景的看好。


招商證券發佈研報稱,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保持每年6台至10台的核準節奏,假設單台120萬千瓦機組投資額為200億元,將帶來1200億至2000億元的年均建設投資,核電全產業鏈有望迎來高景氣周期。


中信證券也表示,在我國核電核準節奏進入常態化加速期背景下,預計2024年國内核電行業總投資規模將接近4000億元,核電累計發電量佔比有望達到5.5%。


而《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3)》藍皮書提到,預計2030年前,我國在運核電裝機規模有望成為世界第一。預計到2035年,我國核能發電量在總發電量的佔比將達到10%左右,相比2022年翻倍。


中信證券還稱,「華龍一號」的技術突破意味著我國在主流三代核電技術上真正實現了自主可控,在產品、項目和技術出海上具備了更強的競爭力,而「一帶一路」沿線多為發展中國家,核電新建市場空間廣闊,我國核工業出口有望受益。


該機構預計到2025年,中國核電出口產值將達900-12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核電方面的情況而言,可控核聚變方面的消息更加引人注目。


中信證券日前甚至稱,2023年是國内可控核聚變發展「元年」。


目前全球的核電站都是基於核裂變原理,而核能的產生除了核裂變反應外,還有核聚變反應。


簡單來說,核聚變就是把輕原子核合並成重原子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相較於核裂變,核聚變被譽為清潔能源領域的「聖杯」,具備多重優勢,包括釋放的能量更多,更安全,原料儲備更加豐富,產生的廢物更少,太陽及其他恒星就是通過核聚變產生能量的。


不過,雖有千般好,但核聚變還有一個極大的壞處。


目前,人類已經實現了核聚變,只是這種核聚變並不受控制。要想將核聚變的能量真正利用起來,就必須對核聚變的速度和規模進行控制,使能量能夠持續、平穩的輸出,這就是可控核聚變。


由於原子核都帶正電,想要讓原子核彼此接近產生核聚變反應需要極度苛刻的高溫高壓環境。


從研究進展來看,目前全球可控核聚變有兩條比較主流的路線,分别是磁約束聚變技術和慣性約束核聚變技術。


其中,磁約束聚變通常是在巨大的螺旋型磁場中,將等離子體(電子和原子核分離的混合狀態被稱為等離子態)加熱到很高的溫度,通過強大的磁場將等離子體約束在中心,達到高溫高壓狀態,產生核聚變反應。


這個磁約束裝置就是託卡馬克,託卡馬克反應堆簡單可控,只要斷電,核反應就會立馬停止,是最有希望實現可控核聚變的技術。


中國是磁約束聚變技術路線的堅定支持者,並且建造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EAST),也被稱為是「中國人造小太陽」。


2023年,EAST成功實現403秒穩態高約束運行模式等離子體,刷新了世界紀錄。


此外,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是全球在建的規模最大的可控磁約束核聚變裝置,由歐、中、俄、韓、日、美、印等7方30個國家聯合參與建設。


激光慣性約束聚變是美國國家點火裝置採用的方案(NIF)。2022年,美國科學家在核聚變反應中輸入2.05MJ能量,最終在10億分之一秒的時間内,釋放了3.15MJ的聚變能量,首次成功在核聚變反應中實現淨能量增益。


2023年8月,美國NIF實驗室產生比2022年12月更高的核聚變能量產出。


目前這些核聚變反應還都處於實驗室階段,距離商業化應用仍有比較遠的距離。不過,隨著高溫超導、材料等關鍵技術的突破,核聚變裝置的點火條件有望逐漸降低,並實現淨能量增益。


近些年來,基於潛力巨大的商業價值,微軟的比爾蓋茨、openAI的山姆奧特曼、米哈遊、騰訊控股(00700.HK)等眾多企業家及明星企業都紛紛入局核聚變領域,致力於實現可控核聚變的商業化。而資本的湧入也將促進可控核聚變領域的發展。


中核集團核聚變堆技術領域首席專家預測,到2050年左右,人類或將真正使用上核聚變能源。雖然這只是一家之言,但可控核聚變商用前景值得期待。


結語


對於投資者來說,前沿技術、宏大叙事都會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更容易引發高度關注。而目前可控核聚變距離商業化應用預期仍有非常遠的距離,當下只是資金的炒作行為,後續也要注意回調風險。


不過,此次由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組成的可控核聚變創新聯合體正式宣佈成立是一個關鍵信號,後續研究進展值得投資者持續跟蹤。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港股分析】美元持續走強 港股承壓6月14日,港股未能擺脫回整整理的狀態,在周四彈了一天後又再重拾回吐下探的走勢。恒指跌了有170多點,跌回到18000點以下來收盤
作者  葉尚志
6月14日,港股未能擺脫回整整理的狀態,在周四彈了一天後又再重拾回吐下探的走勢。恒指跌了有170多點,跌回到18000點以下來收盤
placeholder
【港股分析】大市在交投偏疏下進入整固待變中大市自踏進6月份後,技術上仍處大幅急升後之調整中,而直到執筆一刻止計,本月大市之形態仍暫屬先高而後低
作者  郭思治
大市自踏進6月份後,技術上仍處大幅急升後之調整中,而直到執筆一刻止計,本月大市之形態仍暫屬先高而後低
placeholder
内房股集體活躍,國家隊收儲商品房將提速!6月12日,央行在濟南市召開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工作推進會,調研推廣前期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試點經驗,部署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推進工作。據悉,全國200多個城市視頻參會。
作者  財華社
6月12日,央行在濟南市召開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工作推進會,調研推廣前期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試點經驗,部署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推進工作。據悉,全國200多個城市視頻參會。
placeholder
【港股分析】港股縮量反彈 回整弱勢未改​6月13日,港股連跌三日後出現縮量反彈,但是否已扭轉了近期形成的回吐下探走勢,仍有待觀察驗證。
作者  葉尚志
​6月13日,港股連跌三日後出現縮量反彈,但是否已扭轉了近期形成的回吐下探走勢,仍有待觀察驗證。
placeholder
【港股分析】大市略見技術性後抽,惟動力不配大市經過連跌三天後,昨日稍見技術性回升,恆指昨早市先高開167點至18104點,其後曾再稍升至18173點方漸受規限。
作者  郭思治
大市經過連跌三天後,昨日稍見技術性回升,恆指昨早市先高開167點至18104點,其後曾再稍升至18173點方漸受規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