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壞已過?原物料股預期行情突襲,南亞台泥中航成資金避風港?

Insights投資慧眼--原物料股沉寂的板塊在7月突然發力,塑化、鋼鐵、水泥、散裝航運瞬間成為台股多頭支柱。這場股價反撲行情背後,卻是報價「原地躺平」的尷尬現實。
鐵礦石價格早已褪色許久,中國地產泡沫的泥淖讓鋼鐵需求跌落深淵,連俄烏戰爭推高的油價也只是曇花一現。這波看似毫無道理的原物股大漲,更像是市場信心先行一步的押注,其背後是「最壞可能已過」的強烈市場預期。塑化板塊靠的是上游歲修帶來的短暫心理預期修復,鋼鐵則受益於災後重建的想像空間,而水泥僅靠著一紙反傾銷稅暫時支撐,其產品報價依然疲軟無力。
與其說原物料板塊迎來反轉,不如說這是一場由市場預期帶動的估值修復!
近期人氣熱絡原物料指標股:
以下介紹其中三家:
南亞(1303):不只是基本化工品,它更是高階電子材料的全球重量級玩家-全球前三大CCL、銅箔、玻纖布供應商。當AI狂潮推動高階PCB需求爆發,南亞掌握的高規格玻纖布價格7月已大漲10%以上,而供過於求的EG業務也看到了減產保價的拐點希望。在科技升級浪潮下,化工股悄悄貼上了「電子材料」的成長標籤。
台泥(1101):7月的大膽收購行動是關鍵轉折點-對土耳其和葡萄牙股權的大幅增持,將台泥推向「全球第七大水泥巨頭」的位置。預計這筆收購在2024年將貢獻至少80億元的業績,真正扭轉了市場預期。而儲能業務和台電電力交易平台的參與,也為其提供了對沖傳統業務週期的穩定現金流。不再是那個熟悉的傳統台泥。
中航(2612):BDI指數(特別是海岬型船運價指數BCI)近期強勁反彈,為專注大型船舶的中航提供了難得的窗口期。背後有中國夏季用電高峰對煤炭、鐵礦石進口增加、全球原料出貨穩定的支撐。第四季傳統旺季就在眼前,運價可望進一步推升。
波動劇烈的散裝航運板塊,此刻卻迎來了清晰的號誌燈。
當下原物料股上漲,並非一場「報價驅動」的基本面反轉,而更多是市場對一個「底部可能已過」的估值修正共識。投資人不必期待立刻雞犬升天,更需要一雙火眼金睛──選擇那些產品結構具有成長亮點、全球佈局產生效益、或短期景氣訊號明確的企業,才能在預期與現實的博弈中佔據主動。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