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生物醫藥B類股強勢非常,是港股市場備受青睐的概念之一,板塊内多達26只概念股錄得翻倍上漲,科倫博泰生物-B(06990.HK)、樂普生物-B(02157.HK)、和鉑醫藥-B(02142.HK)等多股迎來飙升。
而在IPO市場,還有更多創新藥企正趕赴港股市場,其中就包括於近期遞表的BlissBio Inc.(以下簡稱「百力司康」),高盛、華泰國際、建銀國際是此次IPO的聯席保薦人。
已獲多輪融資,高瓴參與投資
說起百力司康就不得不提及其創始人魏紫萍博士和週宇虹博士,這兩位創始人均擁有亮眼的學術背景與豐富的業界經驗。
根據招股書,魏紫萍博士先後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學士、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的化學博士學位,曾在阿斯利康(AZN.US)、百時美施貴寶等藥企從事研發和管理相關的工作,在製藥業擁有逾25年的藥品研發經驗。
週宇虹博士先後獲得復旦大學生物化學學士學位及遺傳學碩士學位、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微生物學及分子遺傳學博士學位,曾在Morphotek,Inc.擔任抗體開發高級總監,擁有逾25年的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研發經驗。
2017年,魏紫萍博士和週宇虹博士創辦了百力司康,總部位於杭州。百力司康是一家處於臨床階段的生物醫藥公司,致力於開發下一代抗體偶聯藥物(ADC)。
ADC兼具抗體的靶向選擇性及高細胞毒性藥物的細胞殺傷力。作為靶向治療,ADC旨在利用抗體將細胞毒性藥物選擇性地遞送至腫瘤細胞。該組合設計有望降低脫靶毒性,同時允許在全身治療中使用原本難以耐受的強效細胞毒性藥物,從而改善治療窗口和療效。
ADC療法是增長最快的癌症治療方式之一,有著「黃金賽道」之稱。而得益於行業及自身的快速發展,百力司康已經獲得了五輪融資,每股成本也在連續增長,涉及多名機構投資者,包括夏爾巴投資、高瓴、東方富海、衛材、VMS等。
不過,在百力司康獲得融資的同時,也背負了對賭條款的壓力。招股書顯示,百力司康和投資者簽署了包括贖回權、優先認股權、優先購買權、共同出售權、清算優先權、兌換價調整權等權利。
據悉,百力司康提交IPO申請時,上述權利自動終止,但如果公司IPO失敗,則相關特殊權利將自動恢復。
和衛材綁定較深,曾簽訂授權協議
值得一提的是,百力司康這些年的發展和股東衛材(Eisai)有著很深的關繫。
週宇虹博士任職多年的Morphotek,Inc.就是跨國藥企衛材於2007年收購的子公司。另外,在創立不久後,百力司康就和衛材簽訂了許可協議,可行使在HER2、EGFR和B7-H3靶向ADC中使用艾立佈林連接子的全球獨家權利。
艾立佈林是一種具有多方面作用機製的ADC有效載荷,可抑製微管平衡以誘導細胞凋亡。目前,百力司康共有4款處於臨床階段的ADC產品,分别靶向HER2、EGFR、B7-H3、CD73,其中三款都以從衛材引入的艾利佈林為有效載荷。
其中,核心產品為BB-1701,這是一款靶向HER2的ADC候選藥物,主要針對乳腺癌、非小細胞肺癌和潛在的其他HER2表達癌症。
2023年4月,百力司康與衛材簽訂合作協議,授予衛材在全球(不包括大中華區)開發和商業化BB-1701的選擇權。根據協議,如果衛材行使這一權利,百力司康將獲得相應的行權付款,並有資格獲得總計高達20億美元的後續開發與商業化里程碑付款,以及產品的銷售分成。
根據協議,衛材已向百力司康支付預付款和開發里程碑付款,並開展乳腺癌2期臨床試驗。
不過,招股書披露,衛材同意百力司康將獨自負責BB-1701未來的全球開發及商業化並決定不行使其戰略合作選擇權。其後於2025年5月,百力司康與衛材就BB-1701的臨床試驗合作開發事宜訂立逐漸終止合作協議。
這也意味著,BB-1701研發過程中的部分確定性收益下降,百力司康承擔的風險相對增加,但後續成功後獲得的潛在收益也意味著更大。
聚焦ADC黃金賽道,業績仍處於虧損狀態
由於候選產品均處於臨床階段,百力司康目前沒有商業化產品,不過由於授權交易的存在,公司取得了一些收入。
數據顯示,2023年、2024年,百力司康的收入分别為1.80億元(人民幣,下同)、2259.1萬元,幾乎全部來自於與衛材訂立的臨床試驗合作開發協議,主要是合作里程碑付款及向衛材提供研發相關服務等的收益。
利潤端,2023年、2024年,百力司康的年度虧損分别為2.06億元、5.57億元。
關於虧損,一方面來自持續的高研發投入;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對賭條款的反噬,由於公司向投資者發行的優先權產生巨額「贖回負債」,其賬面價值變動導致2023年、2024年分别確認2.05億元與4.30億元的非現金損失。
結語
目前,百力司康的產品均處於臨床階段,後續的研發及商業化工作仍需大量資金支持。而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年末,百力司康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4.32億元,並不算充裕。因此,此次的IPO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於IPO募集資金的用途,百力司康擬用於:推進BB-1701核心產品研發及預期商業化;推進其他關鍵產品的研發及商業化;資助其他現有管線資產及新候選藥物的持續研發;資助技術平台及生產設施的持續發展與升級;用於運營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