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港股「網紅大米」十月稻田(09676.HK)早盤出現大幅拉升,盤中一度大漲逾17.6%;截止發稿,該股漲幅收窄至9.88%,報8.01港元/股。
究其原因,十月稻田股價大漲,或因業績盈喜催化。
7月17日,十月稻田發佈公告,2025年上半年,預期公司錄得經調整淨利潤(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不低於約2.83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不少於90%。
資料顯示,十月稻田憑借東北廣袤的黑土地優勢,將東北大米品牌化,並通過電商平台等多種銷售渠道,將東北大米賣向了全國,成為知名網紅「高端大米」品牌。
然而,近幾年在經濟環境趨於保守大環境下,消費者對主食的選擇也更加務實。十月稻田的高端化叙事正遭遇現實挑戰。
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對主食的需求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已從單純的「吃飽」進化到了追求「健康、營養、無負擔」的新階段。
相關數據表明,十月稻田大米業務增長顯現乏力。以2024年為例,其大米業務全年收入同比增速僅為4.8%,與早期雙位數高增形成強烈反差,收入佔比也從之前的8成下滑至不足7成。
為突破大米業務瓶頸,十月稻田將目光投向了具備低脂、高纖維優勢的玉米賽道,並迅速打開了打開市場。2024年,玉米品類營收達8.15億元,同比飙增523.2%,成為公司實現扭虧為盈的重要助力。
進入2025年,十月稻田業績繼續回暖。對於利潤的提升,十月稻田稱,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其一,公司在家庭食品品類上持續創新並深度運營,洞察消費趨勢,優化產品結構,疊加與優質銷售渠道加深合作,使得公司盈利質量持續提升;其二,公司品牌影響力有所提升,帶動多渠道銷量增加。
十月稻田的業績回暖可喜可賀,不過該趨勢能否延續還需保持一份警醒。一方面,大米不是稀缺商品,市場競爭激烈;另一方面,其高增長的玉米業務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大量對流量曝光的營銷投入、市場初期的嘗鮮紅利,以及前期較低基數。
在追求「平替」的消費潮流下,十月稻田能否延續回暖,還需持續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