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盤點】港股IPO盛景下的退市潮:離場者眾,候場者多

來源 財華社

2025年的港股市場正上演「冰與火之歌」:一邊是IPO市場的鑼鼓喧天,一邊是退市潮的黯然離場,資本用腳投票的「馬太效應」愈發凸顯。

當下,港股IPO市場火熱,今年上半年成功登陸港交所的企業顯著上升至44家(含轉板及SPAC),合計集資1071億港元,同比激增699%。同時,新股市場備受投資者青睐,蜜雪集團(02097.HK)、雲知聲(09678.HK)和佈魯可(00325.HK)等股價漲勢淩厲。

但與此同時,香港資本市場也在加速「新陳代謝」,今年上半年有更多企業揮别港交所。

半年29股退市,私有化佔比明顯上升!

根據Wind數據,2025年上半年,有多達29家企業在港交所完成摘牌退市。相較於去年上半年23家,增加了6家企業。

上半年揮别港交所的企業數量明顯提速,反映出港股正在經歷一場「供給側改革」,劣質資產出清正在提速,資源正加速向優質企業集中。這一調整有助於提升港股整體質量,增強市場信心。

根據以往案例,上市公司從港股市場退市一般分為兩類,一是私有化退市,二是被強製摘牌退市。其中私有化退市屬企業自願性,往往是由於企業股價低迷、市場成交量不佳以及内部重組;被強製摘牌退市的企業,大多是因為麻煩纏身,比如業績差、年報「難產」及長期停牌觸發退市等。

雖然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場表現不錯,交投情緒高漲,但依舊有14家通過私有化實現退市,佔比達48.3%。這一比重明顯高於去年同期及2023年同期分别為30.4%及12.5%的比重,反映出上市企業私有化退市的意願越來越高。

這一趨勢雖有助於優化市場結構,但也暴露了港股中小企業的生存困境。有投行指出,港股市場約80%的資金集中在20%的優質股上,這意味著大量公司股份的流動性極低,甚至已喪失融資功能,保留港股上市地位效益並不明顯,這是港股公司選擇私有化退市的主因之一。

另外,今年上半年13家企業被港交所強製取消上市,較上年同期的14間略有減少。有2家企業則自願撤回上市,分别是海通證券及AQUILA ACQ-Z,前者退市原因繫與國泰君安合並重組,後者則與找鋼集團-W(06676.HK)完成De-SPAC並購。

有「入」也有「出」的資本市場,才能促進資本市場行穩致遠。

近年來,港交所在清理不健康企業、提升市場質量方面採取了多項措施,除了「快速除牌」機製(主板公司停牌18個月即退市)外,還強化了企業治理規則,以及加強財務及内控監管,防止「財務造假」,通過多管齊下的方式加速出清不健康企業,提升市場整體質量。

在今年上半年被取消上市的13家企業中,不乏一些知名企業。其中,西王特鋼由於未達復牌條件在今年3月底被摘牌,其年報「難產」,還陷入債務危機,因此成為被出清的對象;地產商中泛控股則巨虧不斷,同時還違反港交所上市規則,導致上市地位被取消。

而這29家退市的企業,大多屬於傳統行業,如地產投資、影視娛樂、能源、消費等。將這些行業中的問題企業剝離出資本市場,顯示出香港監管對建設高質量市場的決心日益強烈。

多家企業「排隊」退市

為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監管層一方面持續推出多項舉措優化港股市場,以吸引增量資金。

另一方面,支持資本市場穩健發展亦是香港監管層的重點工作。在今年年初,香港證監會主席黃天佑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加強企業管治是重中之重。在金融市場日趨多變和競爭更加激烈的情況下,汰弱留強,投資者只會追逐具有良好企業管治的公司。

除了監管重壓,流進香港資本市場的資金正變得越來越「挑剔」:人工智能、新能源、互聯網科技等板塊深受資金青睐,而那些傳統行業中的中小企業,在資本面前顯得「孤苦伶仃」。

中金公司研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南向資金淨流入港股達7,398.7億港元,主要增持中芯國際(00981.HK)、美團(03690.HK)、信達生物(01801.HK)等科技股。

與此同時,港股市場流動性問題依然嚴峻,零成交的個股數量並不少。Wind數據顯示,於7月7日當天536只零成交的股票中,剔除停牌的股票,有多達413只股當日成交量為零,佔全部港股上市公司的比重約為15.6%。

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港股上市公司開始考慮退市。

Wind數據顯示,在今年上半年期間,單是最新披露要約收購及私有化的企業數量就有41家。

根據財華社不完全統計,在這些企業中,有至少10家企業正推進從港交所退市(多數涉及私有化)。其中包括譚仔國際(02217.HK)、鳳祥股份(09977.HK)、北京建設(00925.HK)、迪生創建(00113.HK)和保發集團(03326.HK)等。

由於很多企業保留港股上市地位的性價比不高,部分公司選擇私有化退市是為了節省與合規事務及維持上市地位相關的成本,為可能進行的業務調整留出空間。

私有化價格方面,多數港股企業的私有化方案提供了高於市場價的溢價,目的是吸引股東接受要約以完成退市。例如,譚仔國際母公司對其私有化價格為每股為1.58港元,較停牌前上一交易日收盤價溢價率達75.56%。

總結

在港股市場的舞台上,IPO的鑼聲與退市的背影交織,展現出市場的活力與變革。

這場退市潮不僅是市場的自我淨化,更是香港金融市場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步。未來,港股市場將如何演繹,讓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僅供參考。 過去的表現並不預示未來的結果。
placeholder
日本大選將近,日幣貶值逼近148!未來繼續下跌?美日貿易談判缺乏進展以及日本財政擔憂,正惡化市場對日幣的看法。
作者  Alison Ho
7 月 14 日 週一
美日貿易談判缺乏進展以及日本財政擔憂,正惡化市場對日幣的看法。
placeholder
美元/日元迎「十字路口」,日本20年期殖利率飆升至25年新高!參議院選舉、美日貿易談判引發財政擔憂,日本長債券殖利率全線上漲;主要國家債券殖利率攀升,潛在風險不容忽視;美元/日元技術分析:或正處於大週期下行當中,警惕99.4附近阻力
作者  Insights
7 月 14 日 週一
參議院選舉、美日貿易談判引發財政擔憂,日本長債券殖利率全線上漲;主要國家債券殖利率攀升,潛在風險不容忽視;美元/日元技術分析:或正處於大週期下行當中,警惕99.4附近阻力
placeholder
川普關稅升級!歐元和日幣繼續承壓?【外匯週報】日本大選臨近,日幣貶值跌破147。川普對歐盟徵收30%關稅!美元反彈下歐元繼續承壓?
作者  Alison Ho
7 月 14 日 週一
日本大選臨近,日幣貶值跌破147。川普對歐盟徵收30%關稅!美元反彈下歐元繼續承壓?
placeholder
日圓在美元附近徘徊,接近多周低點;似乎有進一步下滑的風險日圆(JPY)在週二的亞洲交易時段接近三週低點,面臨著延續兩週下跌趨勢的脆弱性
作者  FXStreet
昨日 03: 34
日圆(JPY)在週二的亞洲交易時段接近三週低點,面臨著延續兩週下跌趨勢的脆弱性
placeholder
日幣匯率貶值破149!黑天鵝即將到來,日本重演「特拉斯時刻」? 日本選舉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得市場偏向做空日幣。美元/日圓(USD/JPY)漲破149,創三個多月新高。
作者  Alison Ho
4 小時前
日本選舉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得市場偏向做空日幣。美元/日圓(USD/JPY)漲破149,創三個多月新高。
goTop
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