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港股三大指數集體下行。截至收盤,恒生指數跌0.24%,國企指數跌0.31%,恒生科技指數跌0.68%。
内房股全線走弱。中國海外宏洋集團(00081.HK)跌5.22%,建發國際集團(01908.HK)跌4.27%,綠城中國(03900.HK)跌4.36%,融信中國(03301.HK)跌3.61%,龍湖集團(00960.HK)跌3.66%,中國金茂(00817.HK)跌4.2%;物管股、建材水泥股等地產相關性較強的板塊應聲下滑。
國泰海通發研報指,基於對27個一二線城市的七大核心指標模型測算,2025年三季度僅有19%的城市房地產市場呈現築底迹象。新房成交量普遍疲軟,而二手房市場則展現出更強韌性。其次,價格層面初現企穩信號但未成趨勢,新房與二手房價格均在季度初普遍經歷下跌後,於季末跌幅收窄或出現反彈。部分城市環比漲幅突出,但整體修復基礎尚不牢固,城市間分化劇烈。最後,庫存壓力改善不明顯,超過八成城市新房去化週期大致上行至18個月以上,且多數城市較第二季度開始去化難度加大。數據表明市場供大於求的現狀依然嚴峻,去庫存是當前核心挑戰。
互聯網醫療、AI醫療、創新藥概念、生物醫藥、醫藥外包概念、醫美概念等醫藥板塊繼續調整。平安好醫生(01833.HK)跌5.03%,阿里健康(00241.HK)跌2.85%,京東健康(06618.HK)跌2.41%,信達生物(01801.HK)跌4.61%,藥明康德(02359.HK)跌3.73%,恒瑞醫藥(01276.HK)跌3.97%,復星醫藥(02196.HK)跌2.96%。
消息面,第11批國家藥品集中帶量採購於10月27日在上海開標,55種藥品卷入這場新一輪的降價風暴,醫藥行業在政策重塑下經歷著轉型的陣痛。另有分析稱,在經歷了一輪強勁上漲後,醫藥行業正處於擠泡沫階段。
蘋果概念多數下跌,舜宇光學科技(02382.HK)跌4.82%,藍思科技(06613.HK)跌2.63%,比亞迪電子(00285.HK)跌2.65%,高偉電子(01415.HK)跌1.99%,丘鈦科技(01478.HK)跌1.64%。
此外,啤酒、煙草概念、體育用品、影視、香港零售、航空、教育、奢侈品、食品、汽車、節假日概念等細分消費板塊亦都表現不佳。
漲幅榜上,黃金股、有色金屬股逆市上行。紫金黃金國際(02259.HK)漲8.67%,中國黃金國際(02099.HK)漲5.33%,赤峰黃金(06693.HK)漲4.64%,靈寶黃金(03330.HK)漲4.19%,紫金礦業(02899.HK)漲4.57%,招金礦業(01818.HK)漲3.63%。
鋰電池概念、稀土概念股漲勢喜人。贛鋒鋰業(01772.HK)漲14.94%,中創新航(03931.HK)漲10.48%,天齊鋰業(09696.HK)漲9.12%,天能動力(00819.HK)跌3.21%。消息面,贛鋒鋰業、天齊鋰業業績報喜,成為驅動板塊上漲的重要催化劑。贛鋒鋰業第三季度淨利潤達5.5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64.02%;天齊鋰業實現歸母淨利潤9548.55萬元,同比增長119.26%。
此外,綠電概念、電力設備、風電、光伏概念等電力股普遍上揚。華能國際電力股份(00902.HK)漲7.96%,新特能源(01799.HK)漲6.72%,金風科技(02208.HK)漲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