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離岸人民幣(USD/CNH)在週三亞洲時段延續下跌,達到7.0782的13個月低點。由於美國經濟數據疲軟,美元(USD)承壓,市場對美聯儲(Fed)在12月降息的預期增強。
CME FedWatch工具表明,市場目前預計美聯儲在12月會議上將基準隔夜借貸利率下調25個基點(bps)的概率超過84%,而一週前市場對此的預期為50%。
美國人口普查局週二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美國零售銷售環比增長0.2%,低於8月份的0.6%增幅,顯示出消費者支出更加謹慎。零售銷售控制組下降0.1%,與預期的0.3%增長和前值0.6%增長相悖。與此同時,會議委員會報告稱家庭信心顯著惡化,11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從10月份的95.5下降至88.7,降幅為6.8點。
美國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在9月份同比保持在2.7%,符合預期和8月份的讀數,表明通脹壓力已趨於穩定。核心PPI從2.9%降至2.6%,低於預期的2.7%。
中國央行週三設定了略強的日常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加強了其在全球金融環境變化中管理貨幣波動的穩健策略。日常中間價作為人民幣交易的中點,允許在岸市場上下波動2%。
較強的中間價通常被視為政策意圖的指示,旨在引導人民幣走勢或抑制過度波動。隨著北京對匯率機制的嚴格控制,最新的調整突顯了其維護市場秩序的關注。
根據兩位熟悉情況的交易員透露,中國自週二以來已購買至少10船美國大豆,交易總值約為3億美元。這一異常大的交易量恰逢兩國總統通話後,標誌著中國在美中貿易關係緩和背景下大豆購買的持續增長。
一般來說,貿易戰是由於一方的極端保護主義而引發的兩個或多個國家之間的經濟衝突。這意味著貿易壁壘的建立,例如關稅,這會導致反制措施、進口成本上升,從而提高生活成本。
美國(US)與中國之間的經濟衝突始於2018年初,當時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對中國設置貿易壁壘,聲稱其不公平的商業行為和知識產權盜竊。中國隨即採取報復行動,對多種美國商品徵收關稅,例如汽車和大豆。 緊張局勢升級,直到兩國在2020年1月簽署了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該協議要求對中國的經濟和貿易體系進行結構性改革和其他變更,並假裝恢復兩國之間的穩定和信任。 新冠病毒大流行使衝突的焦點轉移。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接替特朗普就任的總統喬·拜登保持了關稅不變,甚至增加了一些額外的徵稅。
唐納德·特朗普作為第47任美國總統重返白宮,引發了兩國之間的新一波緊張局勢。在2024年選舉競選期間,特朗普承諾一旦重返職位,將對中國徵收60%的關稅,他於2025年1月20日實現了這一承諾。 美中貿易戰將在之前的基礎上重新開始,報復性政策將影響全球經濟格局,全球供應鏈的中斷導致支出減少,特別是投資,並直接影響消費者物價指數的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