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週四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是美國企業界熱議的話題,但其帶來的財務回報仍然遙不可及。該行發現,儘管很少有公司能夠實現明顯的利潤增長,但上個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關於人工智能的討論卻創下了新高。
高盛分析師表示,第二季度,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提及人工智能的比例達到創紀錄的58%。高管們重點介紹了客戶服務、軟件編碼和市場營銷方面的新工具。然而,“目前量化人工智能對盈利影響的公司比例仍然有限,”報告指出。
這與麥肯錫最近的一項調查相吻合,該調查顯示超過 80% 的公司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並未對他們的底線產生重大影響。
缺乏實質性業績並未澆滅華爾街的熱情。高盛表示,與人工智能主題今年上漲了17%,2024年則上漲了32%。整體估值也出現上漲。標普500指數目前的股價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之一。然而,分析師們寫道,該指數仍低於20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泡沫時代和2021年科技股飆升時期的極端水平。
高盛將人工智能交易分爲四個階段來解釋市場現狀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
第一階段以英偉達,其芯片爲衆多人工智能模型提供支持。第二階段是市場目前的現狀,由亞馬遜、微軟、谷歌、Meta 和甲骨文等最大的雲運營商提供支持。
預計到 2025 年,這些巨頭將向資本項目投入 3680 億美元,而 2024 年爲 2390 億美元,2023 年爲 1540 億美元。這波投資浪潮推動了半導體制造商、電力供應商以及其他建設和運營底層基礎設施的公司的發展。
據《商業內幕》報道,接下來的走勢尚不明朗。第三階段將是軟件公司將人工智能技術嵌入產品,從而實現收入增長的關鍵時期。一些投資者擔心,同樣的工具可能會壓低股價,或爲新競爭對手的進入提供更多便利。因此,許多人可能會等待盈利表現的明確證據,然後再買入這些股票。
高盛分析師寫道:“對於人工智能原生公司來說,要想從 SaaS 公司手中奪取市場份額,其人工智能產品必須比現有產品更好、更便宜,而 SaaS 公司則要繼續在自己的人工智能產品上取得進步。”
第四階段將實現人工智能長期以來承諾的廣泛生產力提升。高盛表示,目前美國仍處於應用的早期階段。大型企業以及信息和金融行業的應用更爲廣泛。高盛警告稱,預期可能超過實際結果。如果人工智能投資回落至2022年的水平,該行估計2026年的銷售額預測將下降1萬億美元,標準普爾500指數市值將下跌15%至20%。
Cryptopolitan 最近指出,美國正投入數十億美元,並嚴重依賴能源供應,力爭在人工智能領域超越中國。隨着科技新聞佔據各大媒體頭條,投資者興趣高漲,一些人不禁質疑,今天的漲勢是否會重演互聯網泡沫破滅的時代。
兩者之間有着明顯的呼應。20世紀90年代末,許多互聯網公司僅憑一份計劃和一個網站就獲得了天價估值。如今,人工智能被譽爲一項可能改變醫療保健、金融和娛樂等各個領域的技術。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Palantir ,其市盈率最近達到了522。
市場集中度是另一個相似之處。1999年,思科、英特爾、Sun Microsystems和美國在線(AOL)是最大的贏家之一。如今,“七巨頭”——蘋果、Alphabet、亞馬遜、Meta、微軟、特斯拉和英偉達——佔據了標準普爾500指數的30%以上。這種集中度給旨在分散投資的指數增加了風險:幾家公司的股價下跌可能會拖累整體回報。
目前,前十大公司的市值已接近整個標準普爾500指數的40%。
不要只閱讀加密貨幣新聞。瞭解它。訂閱我們的新聞通訊。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