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市驚現崩盤訊號?IEA警告供應過剩,中美貿易戰火再添壓力

投資慧眼Insights-國際油價近日跌至半年以來新低,引發市場關注。
根據國際能源署最新月度報告,石油市場面臨的過剩情況比先前預期更為嚴峻,加上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升溫,雙雙對對方船舶加徵港口費用,進一步打壓原油需求前景,導致期貨價格承壓下行。
國際能源署在報告中大幅上修明年與後年的石油供應增長預測,目前預估2025年每日供應量將增加300萬桶,2026年則增長240萬桶,均高於先前預估數字。同時,該機構小幅下修全球需求增長預期,預計今年每日需求增長71萬桶,明年則為69.9萬桶。這使得2026年石油過剩量預測從原先的約330萬桶擴大至400萬桶,相當於全球需求的近4%,遠超過其他分析師的評估。
報告中指出,2025年剩餘時間與2026年,石油消費將維持低迷,年均增幅僅約70萬桶,遠低於歷史趨勢水平。主要原因在於宏觀經濟環境惡化,以及交通領域電氣化加速,導致石油消費增長急遽放緩。此外,九月份海運石油數量激增1.02億桶,創下疫情以來最大增幅,其中中東地區產量增加是關鍵因素,顯示市場供應持續攀升。
這份報告被業內人士形容為「異常悲觀」,加深了石油市場的下跌動能。與此同時,中美貿易爭端再度升溫,中國宣布對韓國韓華集團旗下五家與美國關聯的子公司實施制裁,而美國與中國雙方均對遠洋運輸公司加徵額外港口費用。此前,美國總統川普更揚言,在中國擴大稀土出口管制後,將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100%的額外關稅,這些舉措恐推高貿易成本,擾亂貨運流程,並對全球經濟產出造成負面影響。
市場分析師指出,當前油價的關鍵在於供應過剩程度與庫存變化,而地緣政治風險降溫與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均為油價帶來進一步壓力。交易員正密切關注美國每周庫存數據,初步調查顯示,美國原油庫存可能增加,而汽油與餾分油庫存則預計下降,這將為需求前景提供更多線索。
國際能源署這份「異常悲觀」的報告發佈之後,原油價格繼續走低。週二收盤時,紐約商業交易所11月交割的近月原油下跌1.3%,至每桶58.70美元,12月交割的布倫特原油下跌1.5%,至每桶62.39美元,雙雙創下五月初以來的最低結算價。同期,天然氣期貨也下跌2.9%,顯示能源市場整體面臨挑戰。隨著供應過剩疑慮與貿易不確定性持續發酵,油價短期內恐難脫離低迷格局。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