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盤大跌17%,寒武紀怎麼了?

格隆匯
更新於
Esteban Ma
coverImg
來源: DepositPhotos

大跌近17%,這是今天開盤沒多久的寒武紀。


雖然後來股價被拉上去,跌幅也收窄。

作為國產AI晶片的龍頭,寒武紀上半年得益於人工智慧熱潮的刺激,股價從55元左右的水平,一口氣大漲至271元,漲幅高達4倍多,是股價表現最好的人工智慧概念股之一。

图片


然而,6月之後,股價開始一路向下,到10月底,股價觸及105塊的低位,回檔幅度超過60%。

短短10個月時間,從大漲到大跌,寒武紀到底怎麼啦?

AI晶片,成色如何?

說起AI晶片,大家可能會先想到輝達(NVDA.US)的GPU,其次是傳統的CPU。

毫無疑問,在人工智慧的運算能力上,GPU和CPU已經展現了它們的優勢,特別是輝達GPU,A100、H100,之前特供我們的A800、H800,可謂今年最為搶手的人工智慧晶片。

既然是AI晶片,很多人會下意識地以為寒武紀的產品也是GPU,實際上並非如此。

根據寒武紀自己的說法,公司研發設計的智慧晶片是針對人工智慧領域專門設計的晶片,為人工智慧應用提供所需的基礎算力,是支撐智慧產業發展的核心物質載體。其架構和指令集針對人工智慧領域中的各類演算法和應用作了專門優化,可高效支援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和傳統機器學習等智慧處理任務。與CPU、GPU相比,智慧晶片的效能和能源效率優勢主要集中於智慧應用且優勢明顯,可以取代CPU、GPU等晶片,但無法支援通用運算和圖形渲染等人工智慧以外的其他領域。

可見,寒武紀雖然同屬於AI晶片範疇,但其晶片效能和GPU相比,仍有所欠缺。

下游的應用廠商,對於AI晶片的搶奪,主要還是集中在GPU,且GPU現在基本被輝達壟斷,同樣股價漲了4倍,輝達顯得更名副其實,而寒武紀,大概率和其他AI概念股一樣,只是跟著AI熱潮瘋炒而已。

至於為何會回落這麼大?

還是數據說話。

寒武紀2023年前三季營收為1.46億元,年減44.84%;淨虧損為8.08億元,扣非後淨虧損9.5億元。其中,2023年第三季營收為3,134萬元,年減66%;淨虧損2.63億元,扣非後淨虧損為3.08億元。

公司的解釋,2023年第三季業績下滑,主要係受供應鏈影響,公司調整銷售策略,優先服務毛利較高、信用較好的客戶,造成本期營收下降。

對比輝達,營收達181.2億美元,年增206%,季增34%;經調整淨利100.2億美元,年增588%,全部超出市場預期。

實際上,從寒武紀自己的介紹中,就可以知道,它的晶片只是代替GPU的一部分功能,但在重要的通用計算和圖形渲染上卻無法支持,既然如此,那直接買GPU就可以了,只有某些不太需要通用計算和圖形渲染的地方,才會用到寒武紀。

在介紹今天寒武紀大跌的時候,有人歸結於美國的一條推特,說的是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買了500萬輝達的看漲期權,理由是佩洛西作為政治人物,能夠最快時間收到美國放鬆輝達供應人工智慧晶片給我們的訊息。

而寒武紀不是輝達對手,所以對其股價造成利空。

這裡明顯有幻想的成分,因為裴洛西因為什麼看漲輝達,只有她本人知道。而從美國商務部部長的表態來看,美國對於輝達的先進晶片依然是限制供應我們的態度。

要知道,商務部才是具體管這事的政府部門,不是眾議院。

再說,裴洛西也可能是因為看好輝達在AI晶片的實力而買漲,跟放開供應我們扯上關係,太牽強了。

那寒武紀到底為什麼大跌呢?

大跌探究

大跌固然有其基本面的因素。


而從走勢上看,寒武紀也正處於上半年大漲之後的回檔階段。

图片


11月的反彈,更多只是跟隨大市,並非其基本面有什麼改變。以至於許多投資人都覺得很迷糊,既然是AI概念股,業績又沒有相應成長,很容易被質疑究竟是真的概念股還是假的。

同時,和一些AI概念股一樣,寒武紀的重要股東也上演了在股價高點減持的戲碼。

6月8日,寒武紀發佈公告稱,股東南京招銀電信新趨勢凌霄成長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和股東湖北長江招銀成長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曾持股311.46萬股和153.95萬股,而後透過集中競價交易,兩者分別清空了持倉,目前持股為0,減持總金額分別為3.88億元和1.91億元。

8月25日,寒武紀發公告稱,公司股東蘇州工業園區古生代創業投資企業(有限合夥)曾持有公司股份597.54萬股,佔總股本的1.49%。不過在一番減持之後,古生代創投持股為0,涉及減持總金額為10.72億元。

9月22日,寒武紀發公告稱,公司股東國投(上海)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基金企業(有限合夥)曾持有739.99萬股,佔總股本的1.85%。但實際上,國投創業基金已減持了大部分,只剩1176股,佔0.0003%,減持總金額為14.82億元。

這些重要股東的累計減持金額,高達數十億元。

更重要的是,這些股東的減持,基本上發生在寒武紀股價沖高後大幅回撤的時間。

图片


這在A股的AI概念板塊並不新鮮,許多公司的重要股東都做過這事。

身為最了解公司的人,重要股東對於公司到底做不做對應產品,以及能否拿出業績兌現,最清楚。

他們的高位減持,對於市場情緒是明顯利空。

雖然後來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總經理陳天石博士出具不減持承諾,同時公司也祭出了回購大招,有意穩住陣腳,但效果不大,即使今天大跌後,寒武紀股價距離年初未炒作時仍成長一倍。

換言之,如果依然拿不出業績兌現,那寒武紀的股價還會繼續下探。

國產晶片再思考

自從2018年爆發貿易戰,美國單方向限制晶片供應我們之後,國內掀起了國產替代的概念熱潮,並帶動一次又一次炒作。

從發展趨勢來看,國產替代確實有其邏輯,也有實現的可能。但炒作的節奏卻並非和產業發展一致,有的時候過度衝高跌下來,而回落太久又要再來一次。

所以對於投資節奏的掌握就顯得非常重要,否則,高位接盤,低位割肉就會成為常態。

具體看,有三種節奏可以追蹤。

第一是美國科技股的映射,像是美股熱潮AI晶片,A股也會跟隨,典型的就是上半年。所以,留意美股的概念炒作,是需要的。

第二,是國內消息面的刺激,也和美股可能沒有關係,例如國家大基金三期的投向,增持了哪些公司,據此尋找資金的方向,又如國家又出台哪些支持半導體行業的政策,哪些公司的訂單又增加,等等。

第三,就是業績兌現了,這個主要是業績期,考察業績和市場預期相比如何即可。

從大的發展方向來看,國外晶片,特別是高階晶片的供應會更嚴格,除了寄望兩國關係有一定的緩和之外,自主研發顯得更重要。

從2018年爆發晶片戰至今,國產晶片已經在一些方面取代國外產品,出貨量、營收數據也一直成長。但這些主要還是集中在中低階晶片,高階晶片上還沒有看到太多突圍。

所以,對於中低階晶片,投資邏輯比較簡單,只要看訂單量、出貨量的成長情況,大致就能夠得出其業績的成長程度,再對應回股價、估值即可,但高階晶片,主要還是華為做,所以華為的配套廠商要重點追蹤。

中低階晶片會更早完成替代,高階晶片會更晚。

如果要業績說話,那選擇中低階晶片沒錯,如果要講概念性、故事性,那應該選擇高階晶片。

結語

半導體的炒作,目前正處於訊息面主導的階段。

有利就大漲,沒有的話,就看各自細分領域以及公司的狀況。

在消費性電子概念、AI概念、華為概念逐漸退潮的當下,半導體再想牽起新一輪的大漲,可能性不大。反而是沒有基本面和業績兌現,上半年又過度上漲的公司,會繼續回檔。

所以,對於半導體的投資,除非繼續有利好,否則繼續盤整,甚至繼續回落,都是大機率事件。

身為投資者,還是以觀望為主吧。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goTop
quote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輝達股價再度飆漲!美放鬆對華晶片管制,市值衝向5萬億?輝達CEO黃仁勳最新資產漲至1486億美元,成為全球第六大富豪。
作者  Alison Ho
57 分鐘前
輝達CEO黃仁勳最新資產漲至1486億美元,成為全球第六大富豪。
placeholder
Netflix財報前瞻:營收利潤雙增,華爾街紛紛調高目標價!7月17日美股後,串流媒體巨頭Netflix(NFLX)將公佈2025年第二季財報。
作者  Alison Ho
22 小時前
7月17日美股後,串流媒體巨頭Netflix(NFLX)將公佈2025年第二季財報。
placeholder
台幣暴力升值,某企爆虧42億!川普關稅未至,懸在台灣經濟頭上的大棒何時落下往前是美國要的貿易讓步,往後是企業扛不住的成本壓力,往左是匯率波動的暗礁,往右是股市信心的崩塌。
作者  投資-槓把子
昨日 07: 22
往前是美國要的貿易讓步,往後是企業扛不住的成本壓力,往左是匯率波動的暗礁,往右是股市信心的崩塌。
placeholder
台積電Q2財報前瞻:繼續超預期?摩根士丹利建議財報前買進!鑑於人工智慧(AI)需求十分強勁,台積電可能上調全年銷售指引。
作者  Alison Ho
昨日 07: 00
鑑於人工智慧(AI)需求十分強勁,台積電可能上調全年銷售指引。
placeholder
川普「關稅戰」成色幾何?銀行股“因禍得福”,機構樂觀看高標普500年底到6600點本週兩大關鍵催化劑——CPI通膨數據與密集來襲的美股財報季,或許將「戳破」或「延續」這場夢幻牛市之旅。而銀行股將作為傳統"頭陣"率先登場,在關稅驚雷的博弈中,在AI狂潮交織的環境下,看美股將交出怎樣的答卷?
作者  投資-槓把子
7 月 14 日 週一
本週兩大關鍵催化劑——CPI通膨數據與密集來襲的美股財報季,或許將「戳破」或「延續」這場夢幻牛市之旅。而銀行股將作為傳統"頭陣"率先登場,在關稅驚雷的博弈中,在AI狂潮交織的環境下,看美股將交出怎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