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Apple等科技巨頭財報來襲!納指能否扭轉乾坤?

Alison Ho
更新於
coverImg
來源: DepositPhotos

投資慧眼Insights - 本週微軟、Apple、Meta、亞馬遜美股四巨頭將公佈財報,市場將再迎大波動。


自7月10日達到高點以來,七巨頭的市值已合計蒸發2兆美元。其中受財報不佳影響,特斯拉的跌幅更是達到17%。


本週科技四巨頭財報能否扭轉跌勢?


分析師指出,本週科技巨頭財報的重點依然在AI,另外業績也不能令人失望。如果業績稍微偏低,可能會意味著更大程度的跌幅,這會讓整個美股大盤進一步承壓。 


2024年美股七巨頭股價走勢

【圖源:TradingView;2024年美股七巨頭股價走勢】


微軟(MSFT)


7月30日美股盤後,微軟將公佈2024年第四財季(即本年度第二季)財報。


市場預估,微軟第二季營收為643.7億美元,年增14.6%;淨利為218.8億美元,即每股2.93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3%。


投資人需關注雲端運算部門的成長以及AI方面的進展。


Meta Platforms(META)


7月31日美股盤後,Meta將公佈2024年第二季財報。


市場預估,Meta第二季營收為382.6億美元,年增19.6%;每股收益為4.7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7.7%。


花旗預測,受惠於AI驅動,Meta或實現營收和營業利潤雙重成長,資本支出進一步加大至96億美元。


Apple(AAPL)


8月1日美股盤後,Apple將公佈2024年第三財季(第二季)財報。


市場預估,Apple第二季營收為843.9億美元,年增3.1%。淨利預計為206.4億美元,即每股1.34美元。


投資人需關注iPhone在華銷售狀況和AI方面的進展。


亞馬遜(AMZN)


8月1日美股盤後,亞馬遜將公佈2024年第二季財報。


市場預估,亞馬遜營收為1,486億美元,每股收益為1.02美元。


投資者需關注零售業務的表現及AWS營收。分析師預計,亞馬遜雲端運算業務AWS營收將年增17.2%至259億美元,而廣告服務業務營收將年增21.1%至130億美元。


市場觀點


Cfra Research分析師認為,科技股的收益轨迹仍然显著高于更广泛的市场,投资者最终会回归科技股。


但同時,投資人也應該記住,股票市場不會直線上升,波動和調整是市場的一部分。


Gabelli Fund基金經理人認為,只要科技巨頭財報能符合預期,那麼就不會有特別大的跌幅,更多只是盤整。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goTop
quote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13年資產翻700倍!彼得·林區靠「四句話」締造140億神話,散戶照做也能賺!13年就將一個不知名的基金的規模擴大700倍,富可敵國(超越厄瓜多爾GDP),年化報酬高達30%,追隨者超百萬,這是一個被人津津樂道的華爾街傳奇故事。
作者  投資指南針
22 小時前
13年就將一個不知名的基金的規模擴大700倍,富可敵國(超越厄瓜多爾GDP),年化報酬高達30%,追隨者超百萬,這是一個被人津津樂道的華爾街傳奇故事。
placeholder
4萬億帝國誕生!輝達CEO黃仁勳身價暴漲,即將超車巴菲特!7月10日(星期四),輝達股價再漲0.7%,收在164.10美元。收盤時,輝達的市值正式突破4萬億美元大關,成為全球首家達到這個高度的上市公司!
作者  投資指南針
23 小時前
7月10日(星期四),輝達股價再漲0.7%,收在164.10美元。收盤時,輝達的市值正式突破4萬億美元大關,成為全球首家達到這個高度的上市公司!
placeholder
美國六大銀行股財報來襲!誰能脫穎而出?儘管市場對銀行巨頭財報較為樂觀,但鑑於股價已漲至高位,上漲幅度可能受限。
作者  Alison Ho
昨日 08: 38
儘管市場對銀行巨頭財報較為樂觀,但鑑於股價已漲至高位,上漲幅度可能受限。
placeholder
達美航空財報前瞻:營收利潤下滑,股價將暴跌/暴漲7%?儘管航空業面臨逆風,但達美航空被認為是主要航空公司中處境最佳的。
作者  Tony Chou
7 月 10 日 週四
儘管航空業面臨逆風,但達美航空被認為是主要航空公司中處境最佳的。
placeholder
加密貨幣概念股飆漲!「加密貨幣週」來襲,比特幣繼續創新高?隨著加密貨幣週臨近,比特幣可望持續創新高,帶動相關概念股走高。
作者  Tony Chou
7 月 10 日 週四
隨著加密貨幣週臨近,比特幣可望持續創新高,帶動相關概念股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