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房企集體大漲,三年前看空恆大的瑞銀分析師罕見轉向唱多中國房地產

活報告
更新於
Mitrade
coverImg
來源: DepositPhotos

瑞銀大中華區房地產研究主管分析師John Lam在最新訪談中表示:「在經歷了三年的悲觀之後,由於政府的援助,我們首次對中國房地產行業持更積極的態度。」


當許多分析師仍認為房地產市場尚未觸底時,瑞銀大中華區房地產研究主管分析師John Lam卻在最新採訪中調轉看法,認為在經歷了調整之後,中國房地產市場即將逐步復甦。


他預計,國內住房需求和供應將在明年某個時候恢復到歷史平均水平,在21個主要城市擁有大量投資組合的開發商的股票可能會反彈。同時,1月將包括龍湖集團在內的幾家公司評級調至「買入」。


根據LiveReport大數據,4月26日港股房地產類股大幅反彈。正榮地產、旭輝控股集團、融創中國、龍湖集團、綠城中國等十多檔房地產股收盤漲超10%,華潤置地、中國海外發展、萬科企業等大型房企亦上漲約6%至9%。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John Lam曾在2021年初罕見地對恆大集團給出了「賣出」評級,並將目標價從14.5港元下調至6港元,是當時唯一一位給予恆大賣出評級的分析師,震驚了市場。而後,恆大違約成為了房地產市場進入困境的標誌。


图片


雖然他預計今年的房地產銷售和價格不會上升,但下降趨勢會有所緩解。他認為,今年國內住宅銷售面積可能由2022年創紀錄的27%跌幅變為下降7%;新屋開工率可能下降7%,2022年的降幅是39%;一二線城市房價可能會下跌10%。


John Lam表示,過去三年的房價下跌週期導致人們推遲購買,一旦房價穩定下來,被壓抑的需求將會捲土重來。


此外,由於許多房屋已停止購地和建造房屋,因此減少了供應量。在樓市低迷期間,中國開發商的新屋開工量下降了58%,遠高於同期房地產銷售面積37%的降幅。這種「去庫存」可能會使國內住房庫存在明年初降至12個月至24個月的水平。


图片


另外他也提到,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在危機期間比日本和香港更健康,因為中國城市化率和家庭槓桿率較低,並且實施了嚴格的外匯管制。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使中國能夠比日本更好地管理房地產泡沫。


目前,城中村改造活動正在21個核心城市悄悄展開。 John Lam預計,到2025年6月房價和新開工量將趨於穩定,而目前最大的爭論是購屋者需求如何復甦的宏觀問題。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goTop
quote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PCB巨震!台玻、富喬爆量重摔 資金大逃殺?​投資慧眼Insights-AI狂潮帶動的高階載板需求雖持續推升玻纖布行情,但短線過熱的警鈴已然響起。
作者  投資指南針
14 小時前
​投資慧眼Insights-AI狂潮帶動的高階載板需求雖持續推升玻纖布行情,但短線過熱的警鈴已然響起。
placeholder
51年老廠瑞昇金屬突倒閉:被封「半導體大廠」卻無人知曉?同行昇貿狂飆18年新高與瑞昇的爭議和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行昇貿(3305)的風光。受國際錫、銀價高位運行撐住毛利率,再加上瑞昇退出後的轉單效應,昇貿近期股價節節攀升:8月13日、14日連續兩日漲停,18日再度封死漲停板,股價衝至106.5元,創下18年來新高。
作者  投資-槓把子
14 小時前
與瑞昇的爭議和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行昇貿(3305)的風光。受國際錫、銀價高位運行撐住毛利率,再加上瑞昇退出後的轉單效應,昇貿近期股價節節攀升:8月13日、14日連續兩日漲停,18日再度封死漲停板,股價衝至106.5元,創下18年來新高。
placeholder
中國股市創10年新高!外資加速流入,未來還能漲超10%?隨著美中達成貿易協議、以及政府加強對股市支持力度,中國股票不斷上漲。
作者  Tony Chou
14 小時前
隨著美中達成貿易協議、以及政府加強對股市支持力度,中國股票不斷上漲。
placeholder
英特爾股價再度飆漲!軟銀宣布投資20億美元,川普政府入股在美國政府就收購英特爾10%股份進行談判之際,軟銀先行注資20億美元。
作者  Alison Ho
18 小時前
在美國政府就收購英特爾10%股份進行談判之際,軟銀先行注資20億美元。
placeholder
液冷伺服器、CPO集體大漲!機器人產業鏈爆發【股市焦點】 CPO(共封裝光學)與液冷技術是未來AI資料中心升級、算力基礎設施擴容的核心方向,產業高成長趨勢可望延續。
作者  Tony Chou
19 小時前
CPO(共封裝光學)與液冷技術是未來AI資料中心升級、算力基礎設施擴容的核心方向,產業高成長趨勢可望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