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長光辰芯後,又一家本土芯片廠商向港交所發起了衝刺。
近期,雲英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雲英谷」)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計劃登陸港交所主板,中金公司及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
雲英谷並非資本市場的新面孔。2023年1月,公司曾啓動A股上市輔導,但最終選擇「棄A轉港」,轉而向港交所發起衝刺。
2024年11月,A股上市公司匯頂科技(603160.SH)發佈公告擬收購雲英谷控製權,但雙方談判未能達成一致,今年3月這筆交易宣告終止,雲英谷的「賣身」計劃告一段落。
博士的獨角獸企業成為資本寵兒
雲英谷於2012年在深圳成立,其掌舵人顧晶曾獲得清華大學學士、碩士學位,並在美國哈佛大學獲得工程與應用科學博士學位。
現年44歲的顧晶,擔任雲英谷的執行董事、董事長、總經理兼行政總裁。
雲英谷專注於AMOLED(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驅動芯片的設計,這類芯片是高端顯示屏的「大腦」,負責將圖像信號轉化為電信號,精準調控每個像素的亮度、色彩和刷新率,確保畫面細膩流暢。
雲英谷向客戶提供兩類產品,一類是AMOLED顯示驅動芯片,主要用於高端智能手機,另一類是Micro-OLED顯示背板/驅動,主要用於支持AR/VR的頭戴式設備。
雲英谷的AMOLED顯示驅動芯片向全球多家頭部智能手機品牌廠商量產出貨,應用於超10個產品繫列中。資料顯示,公司在全球所有智能手機品牌的AMOLED顯示驅動芯片供貨份額由2022年的1.2%上升至2024年的4.0%。
按2024年銷量計算,雲英谷是中國大陸第一、全球第五的AMOLED顯示驅動芯片供應商,但其全球市場份額僅為3.8%,與排名第一的三星旗下LSI部門42.5%的市場份額相比,差距巨大。
專注於芯片進口替代的雲英谷,近年來深受資本青睐。其投資者包括京東方(000725.SZ)、華為、高通中國、小米(01810.HK)、國家集成電路投資、清越光電(688496.SH)、深高投、中金公司(03908.HK)、國泰海通(02611.HK)等。
2024年9月完成最新一輪投資後,公司估值達83.3億元人民幣,成為芯片行業中的獨角獸企業。
營收高增,毛利率斷崖式下挫
作為資金密集型賽道的一員,雲英谷的發展之路充滿了金錢的「味道」:依靠資本輸血擴大市場規模,通過價格戰搶奪市場份額,同時保持高額研發投入,導致陷入虧損困境,最終只能赴資本市場尋求新一輪輸血。
這也反映在雲英谷的財務數據方面,過去幾年,雲英谷「增收不增利」的特徵十分明顯,甚至陷入「越增長越虧損」的怪圈。
公司的收入從2022年的5.51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7.2億元,再到2024年的8.91億元,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主要得益於AMOLED顯示驅動芯片收入的增加。
但與收入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雲英谷的盈利狀況持續惡化。上述期間,公司年内虧損分别為1.24億元、2.32億元和3.09億元。
雲英谷的毛利率遭遇「跳水式」下滑,從2022年的31.9%暴跌至2024年的2.5%。更嚴峻的是,其AMOLED芯片的毛利率在2023年甚至跌至-1.4%,2024年僅微升至0.3%,幾乎無利可圖。
雲英谷對此解釋稱,2023年公司因存貨撇銷而自AMOLED顯示驅動芯片錄得毛損約870萬元,原因是公司調整存貨估值以反映市場需求的變化。
背後的原因是,2023年全球消費電子行業低迷,智能手機需求萎縮,導致公司的採購訂單低於銷售預期,以及公司的採購量和舊代AMOLED顯示驅動芯片庫存增加。
為保持產品競爭力,雲英谷大力投入研發。2024年,公司研發開支達2.42億元,佔當年總營收比重達27.2%。然而,公司手頭現金並不充裕,2024年末僅有1.05億元。
依賴大客戶,壓價促銷量
由於下遊面板廠以及手機品牌高度壟斷市場,高度依賴頭部客戶在AMOLED顯示驅動芯片行業里幾乎是「通病」,只是各家程度有輕有重。
雲英谷是客戶依賴症較為嚴重的一家,於2024年,雲英谷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佔比高達90.2%。其中,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佔比就達54.1%。
在雲英谷的2024年前五大客戶中,主要是顯示面板製造商和經銷商,並無智能手機製造商。
在這種客戶結構下,核心客戶掌握了議價權,可通過壓價、延長付款週期等方式影響雲英谷的利潤。另一方面,AMOLED顯示驅動芯片行業本身就競爭激烈,價格戰籠罩著整個行業。
為保證銷量,提升市場份額,雲英谷近幾年瘋狂壓價。
招股書顯示,雲英谷的AMOLED顯示驅動芯片在2024年的平均售價僅有15.9元,而2022年為25.7元,兩年時間降幅接近40%。
不難發現,雲英谷的產品銷量持續上漲主要來自價格戰驅動,這也導致公司產品平均售價不斷下降,毛利率不斷下滑。
總結
在AMOLED顯示驅動芯片的賽道上,雲英谷憑借技術積累和資本加持,已躋身全球前五。但激烈的價格戰、高研發投入與大客戶依賴,仍是其IPO後必須面對的挑戰。未來,能否在三星等巨頭的壓製下實現盈利突破,或許將決定這家獨角獸的長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