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國内民航旅客運輸量已快速恢復,但三大航空公司的盈利困境仍未緩解。
最新盈警公告顯示,三大航空公司2025年上半年集體預虧,折射出行業「量增利減」的尷尬局面。
其中,南方航空(01055.HK)預計上半年淨虧損13.38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至17.56億元,較上年同期淨虧損12.28億元,虧損額有所增加;中國東航(00670.HK)預計上半年淨虧損12億元至1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7.68億元,大幅收窄;中國國航(00753.HK)上半年則預虧17億元-22億元,上半年同期淨虧損27.82億元,虧損收窄。
截至發稿,在港股市場上,該三家企業港股及A股的股價均下跌,其中南方航空港股股價跌幅近4%。
量漲價跌,航司普遍虧損
對於今年上半年產生虧損的原因,這三大航空公司給出的理由大同小異。
其中,南方航空表示,虧損主要受旅客結構變化、高鐵衝擊、國際環境不穩定及不確定因素增多、全球供應鏈不暢以及匯率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
東方航空表示,受國内市場價格競爭激烈、國際環境復雜多變等因素影響,預計公司2025年上半年經營業績出現虧損。
中國國航稱,受市場供給不均衡、客源結構下沉、高鐵網絡衝擊,以及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加深、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變化等因素影響,公司上半年仍處於虧損狀態。
今年以來,國内旅遊人次明顯增長。
招商證券在研報中表示,今年上半年,航空行業需求總體增長較快,國際線已超2019年同期水平。2025年1-5月,全國民航旅客週轉量同比增長10%,較2019年同期增長18%。
受益於市場需求量的恢復,客座率大幅提升,今年1-5月全民航平均客座率84%,較2019年同期提升0.8個百分點。
儘管國内旅遊人次增長,但客源結構出現明顯變化,新增的客源以休閑旅遊為主,而高利潤的商務旅客佔比下降,航空公司被迫「以價換量」,導致影響利潤表現。
第三方出行平台「航班管家DAST」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13日,今年暑運國内經濟艙裸票預售均價為800元,同比小幅下滑1.6%,較2019年同比下滑6.6%。
未來展望,券商謹慎樂觀
航空行業的經營業績,主要受到運力供給、出行需求、客座率、票價表現以及油價等因素影響,最終影響到航空企業的利潤表現。
出行需求方面,今年來政策密集出台,出行需求景氣度持續。
在3月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中,在居民收入、消費保障、消費多元化等多方面均有提議,政策落實後有望增加大眾休閑旅遊需求,帶動航空出行需求的增加。
免簽政策方面,西南證券在研報中表示,近期的免簽政策利好入境遊,中國對法國、德國、意大利等12國單方面免簽政策延長,疊加與新加坡、泰國等國的互免簽證政策,形成覆蓋主要客源國的「免簽矩陣」。
票價方面,信達證券在研報中表示,行業供給收縮確定性較強,整體旺季運載能力或提升空間有限。需求端從春節、清明及五一小長假看,旺季需求持續增長,供需或將改善,票價低位有望回升。
浙商證券則表示,2025年行業供需關繫迎來逆轉,行業利潤釋放更多依靠成本改善,2026年供需剪刀差有望進一步擴大,預計將逐步兌現票價彈性。
值得一提的是,上月26日,民航局專題部署民航領域綜合整治「内卷式」競爭工作,指出下一步民航局將對企業的「内卷式」競爭進行綜合整治,儘快製定完善航空運輸價格行為規則,防止以低於成本價開展惡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