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王」畢竟是懂王,治大國如同兒戲。
近日,有美媒統計稱,自1月20日就職以來,特朗普政府官員已宣佈50多次新的或修訂的關稅政策。僅與關稅有關的行政命令就已達到十多項,大約每周都會發佈一項相關的行政命令。
比如,特朗普曾宣佈對乳制品進口和哥倫比亞商品徵收關稅,但不到一周後就作出了修改。個别行政命令持續不足一天,壽命極短。白宮對此掩飾稱,這是因為政策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此外,和中國之間的關稅不斷升級之後,面對多重壓力,特朗普政府官員不得不奔赴瑞士日内瓦,和中國進行經貿磋商,最終大幅度下調關稅。
美國貿易政策的不斷搖擺,特朗普政府的反復無常,也進一步凸顯了其「草台班子」的本質。入主白宮僅僅幾個月,美國在國際社會的信譽似乎被不斷地侵蝕。這一點從疲軟的美元指數可以一窺端倪。
分析人士認為,美元承壓,主要原因在于美國經濟基本面弱化,以及關稅衝擊導致資金逃離美元資產,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下降。有經濟學家此前警告稱,一些亞洲投資者可能會將大量資金匯回,美元可能面臨2.5萬億美元的「雪崩式」抛壓。
面對朝令夕改的特朗普政府,很多國家正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方面嘗試與特朗普達成協議,以削減部分關稅,另一方面加強與其他夥伴的貿易合作,可謂「兩手準備」。
不少曾經陷入貿易爭端的國家和地區之間加速「破冰」,促進貿易的融合,以形成新的全球貿易格局。這或許也是美國未曾預料到的,特朗普濫施關稅終究是遭到了「反噬」。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特朗普正訪問中東,包括沙特、卡塔爾和阿聯酋,與特朗普同行的有英偉達(NVDA.US)創始人黃仁勳、特斯拉(TSLA.US)創始人馬斯克、OpenAI的奧爾特曼以及AMD的蘇姿豐等一眾美國科技領袖。
據白宮介紹,特朗普此次訪問期間,沙特方面宣佈將向美國新增總額6000億美元的投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表示,未來沙特將推動對美投資規模擴大至1萬億美元。
此外,白宮還透露,特朗普從中東返回美國後將宣佈一項新的貿易協議,這或許意味著,在美國和英國、中國相繼達成貿易協議後,國際貿易緊張局勢有進一步降溫的趨勢。
不過,有觀點認為,階段性的合作未必能改變特朗普政府逆全球化的關稅思潮,後續全球貿易格局如何演變,仍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