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大多數台灣投資者來說,交易美股並非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對於交易方式的選擇以及費率都需要花力氣去自己研究。
本篇文章匯總了兩種主要『投資美股』的方式,以及他們的手續費費率比較。幫助你快速了解美股交易方式以及複委託手續費比較明細。
美股交易方式有哪些?
在台灣想要交易美股,最常見的方式有兩種:通過複委託交易和美股券商交易。
▶▶ 複委託
複委託(Sub-Brokerage)的全稱是受託買賣外國有價證券業務,意思是投資者可以通過擁有資質的國內券商開設複委託帳戶,然後用這個帳戶通過國內券商買賣國外的股票。因為委託單是通過國內券商間接來購買國外證券的,會經過2次委託,因此我們稱之為“複委託”(如圖)。
通過複委託的方式,投資者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交易美股股票或ETF。而且還可以選擇不進行換匯,直接使用台幣入金交易。但是由於流程複雜,交易手續費會相對高一些,一般在交易金額的0.15%~1%。在第三部分中,我們會更加詳細的介紹交易手續費的內容。
複委託的特點:
無需開立海外賬戶:不用申請海外券商賬戶,省去繁瑣流程與外語溝通問題;
新台幣計價與交割:直接用新台幣扣款,國內券商自動處理換匯;
受台灣金管會監管:交易糾紛可向金融機構申訴,資金受國內法規保障。
▶▶ 美股券商
透過海外券商交易美股就容易理解多了,和我們在台灣券商交易台股一樣,只是交易的股票是美國資本市場中的股票。這種方式投資者跳過了國內券商,直接自己下單進行交易就可以了。
目前市面上的海外券商基本都實現了極低的手續費甚至有些已經是0手續費,對頻繁交易的投資者來說十分友好。但是不像複委託交易,投資者需要自行換匯成美元進行交易,這也造成了流程上的繁瑣和不便。
美股券商買美股特點:
手續費低,甚至零佣金;
交易速度快,支援即時下單;
投資標的豐富。
美股手續費成本包括哪些?
如果用複委託交易美股,其手續費成本可分為【券商收取費用】和【隱藏成本】兩部分。
券商直接收取的費用包括交易手續費(主要成本)和其他服務費。
交易手續費:費率通常為交易金額的0.25%~1%,各家券商費率不一;另外,基本每家券商都會有最低消費,每筆訂單最低25~100美金。舉例:買1000美元美股,手續費費率按0.3%算的話應該為3美金,但若按最低收25美金,實際成本為2.5%!
其他服務費(可忽略):例如匯款手續費、紙本賬單費、閒置賬戶費等(依券商規定)。
隱藏成本包括:第三方規費
第三方規費:即交易所費用和交易活動費。交易所費用由美國證監會(SEC)收取,僅賣出時才會收取,費率是交易金額的0.00051%,由券商代收後轉交美國證監會。交易活動費(TAF)由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收取,也是僅賣出時才會收取,費率是每股收取0.000119美元,最低0.01美元,最高5.95美元。這兩項費用復委托券商一般不會單獨列出來,直接整合進手續費中。
如果是使用海外券商交易美股,手續費成本可分為
券商收取費用主要包括:交易佣金、融資利息、換匯費用、匯款費用、出金費用。
交易佣金:目前多數主流券商已免佣金、但部分券商仍收費;
融資利息:使用融資賬戶(Margin)買股時,券商會收取利息;
換匯費用:在將台幣換匯成美元時,銀行會收取。各家費率不一,總體一般來說是換匯金額的0.05%,但是需要注意是否有最低手續費的限制。
匯款費用:從台灣匯到海外券商時銀行會收取,各銀行收取金額不同,區間在100~900新台幣左右。
出金費:有些海外券商當投資者出金時,還會收取$10~$35左右的出金費用。
第三方機構費用即交易所費用和交易活動費,這部分費用和複委託一樣。
除了上述的基本費用外,如果購買的是帶有股息的股票,不管是用複委託還是美股券商交易,投資者都需要繳納30%的現金股利預扣稅。
下方表格總結了複委託和海外券商交易所收取的手續費類型:
複委託台股券商 | 美股券商 | |||
是否收取 | 金額區間 | 是否收取 | 金額區間 | |
下單手續費 | ✅ | 0.25%~1% 最低$15~50 | ✅ | 0%~0.1% |
交易所費用 | ✅ | 0.00051% | ✅ | 0.00051% |
交易活動費 | ✅ | 股數x$0.000119 最低$0.01 最高$5.95 | ✅ | 股數x$0.000119 最低$0.01 最高$5.95 |
現金股利預扣稅 | ✅ | 30%,可退部分 | ✅ | 30%,可退部分 |
換匯費用 | ❌ | ❌ | ✅ | 0.05% 最低100~600台幣 |
匯款費用 | ❌ | ❌ | ✅ | 100~900台幣/筆 |
出金費用 | ❌ | ❌ | ✅ | $0~$35 |
主要複委託券商手續費比較
這部分我們先來主要看下各種交易方式下主要券商以及銀行機構的收費價格。然後我們再通過舉例來看看複委託和美股券商哪種方式價格最低。
需要注意,以下列出的收費標準基於2025年6月,各機構可能會隨時調整,真正執行時請再次諮詢機構客服,確定最新收費標準。
▶▶主要複委託券商收費列表
下單手續費(網絡/人工) | 最低價格 | |
富邦證券 | 0.25%~1% | $25~$50 |
國泰證券 | 0.35%~1% | $29~$39 |
永豐證券 | 0.5%~1% | $35~$100 |
中信證券 | 0.5%~1% | $35~$50 |
群益證券 | 0.5%~1% | $35~$50 |
玉山證券 | 0.4%~1% | $35~$50 |
元富證券 | 0.5%~0.7% | $35~$50 |
凱基證券 | 0.5%~1% | $35 |
元大證券 | 0.5%~1% | $35 |
主要美股券商手續費比較
下單手續費 | 最低價格 | 出金手續費 | |
Mitrade | 無門檻(0佣金,0手續費) | ||
IB | $0.005 | $1 | 無 |
富途證券 | $0.0049/股 | $0.99 | 無 |
First Trade | 0 | $25 | |
Charles Schwab 嘉信證券 | 0 | $15 |
▶▶主要銀行換匯匯款收費列表
單位:新台幣 | 手續費 | 電報費 | ||
費率 | 最低手續費 | 最高手續費 | ||
台灣銀行 | 0.05% | 120 | 800 | 200 |
聯邦銀行 | 0.05% | 100 | 800 | 300 |
台北富邦 | 0.05% | 100 | 800 | 300 |
台新銀行 | 0.05% | 120 | 800 | 300 |
兆豐銀行 | 0.05% | 120 | 800 | 300 |
華南銀行 | 0.05% | 100 | 800 | 300 |
哪種方式手續費更低?
我們以上述收費標準最低的機構為例,來看看複委託和美股券商交易,哪種成本最低:
複委託使用【富邦證券】:0.25%佣金,無最低手續費
美股交易使用【Mitrade】:零佣金
換匯匯款使用【台灣銀行】:費率0.05%,最低手續費100台幣,電報費200台幣
匯款金額 | 台股券商 複委託 | 美股券商 | |||
手续費 | 電報費 | 交易佣金 | 合計 | ||
US$1000 | US$2.50 | US$3.33 | US$6.67 | US$0.00 | US$10 |
US$3000 | US$7.50 | US$3.33 | US$6.67 | US$0.00 | US$10 |
US$6000 | US$15.00 | US$3.33 | US$6.67 | US$0.00 | US$10 |
US$10000 | US$25.00 | US$5.00 | US$6.67 | US$0.00 | US$11.67 |
US$13000 | US$32.50 | US$6.50 | US$6.67 | US$0.00 | US$13.17 |
US$16000 | US$40.00 | US$8.00 | US$6.67 | US$0.00 | US$14.67 |
US$20000 | US$50.00 | US$10.00 | US$6.67 | US$0.00 | US$16.67 |
(注:美元比台幣匯率使用1:30)
從上表中能夠看出當交易金額大於$6000時,使用美股券商變的更加實惠。而在此之前,使用複委託方式更加划算。
但是這裡我們需要注意,上表中帶有隱含假設,即交易次數為1。如果投資者進行多次交易,比如交易4次(買賣各2次),那麼$10000的交易金額在複委託中將收取$100的手續費($25x4次);而美股券商由於0佣金,而匯款費用是一次性的,手續費依然是$11.67,就划算的多。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如果交易次數不頻繁,小資金在複委託中交易更加划算,而交易頻繁則可以選擇使用美股券商。而大資金則可以直接考慮使用美股券商交易,更加節省手續費。
Mitrade是澳大利亞證券投資委員會(ASIC)授權及監管 (398528)的一家正規經營國際投資平台,提供美股衍生性商品交易服務。平台提供賬戶負數餘額保護,負數餘額及時清零。還提供高達200倍的槓桿、零佣金低價差,交易門檻也非常低。


總結
投資美股主要使用的方式有兩種:複委託和海外券商交易。複委託是指投資者委託國內券商進行美股投資;
複委託和海外券商交易對於投資者來說主要區別在海外券商交易需要投資者進行換匯成美元然後匯款,複委託直接開戶就可以交易。複委託不能夠融資融券,但海外券商交易可以;
從手續費角度來看,複委託交易手續費要遠高於海外券商的手續費。但海外券商交易方式需要進行換匯匯款,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對於交易頻繁的投資者來說,選擇海外券商更加有利。而對於需要頻繁存取資金的投資者來說,複委託更加省錢。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