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港、A兩市大幅走強,絕大多數概念板塊迎來上漲。
港股市場,蘋果概念板塊大漲13.94%,鋰電池、短視頻概念、特斯拉概念等普遍走強。個股方面,騰訊控股(00700.HK)、阿里巴巴(09988.HK)、舜宇光學科技(02382.HK)、比亞迪電子(00285.HK)等個股紛紛上漲。
A股市場,軍工相關板塊迎來爆發式飙漲,果鏈漲幅亦位居前列。個股方面,中航成飛(302132.SZ)、立訊精密(002475.SZ)、中國船舶(600150.SH)等個股迎來顯著上漲。
不過,就在港、A市場大幅走強之際,兩市的醫藥概念股卻普遍遭遇下跌,與市場的強勢形成了鮮明對比。
港股市場的生物醫藥B類股大跌3.78%,生物醫藥、醫美概念股也都跟跌;A股市場的重組蛋白板塊下跌0.94%,轉基因、創新藥、生物制品等醫藥相關概念紛紛下跌。
個股方面,百濟神州(688235.SH,06160.HK)的A、H均出現顯著下跌,如下圖所示。此外,君實生物的A、H股也都下跌,信達生物(01801.HK)、康方生物(09926.HK)、邁威生物-U(688062.SH)等醫藥相關的多只個股亦遭遇顯著下跌。
從消息面來看,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將簽署一項行政命令,預計使當地處方藥和藥品價格下降30%至80%。
特朗普還表示,自己將實施一項「最惠國政策」,讓美國支付的藥價與世界上藥價最低的國家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關于藥品價格這個問題,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就曾試圖推行一項藥價「最惠國」政策,但最終未能成功。
據悉,特朗普曾在2020年的第一任期末簽署過所謂「最惠國」行政令以試圖降低藥價,但最終在聯邦法院被否決,這是因為總統行政令只能對聯邦醫療保險或醫療補助計劃進行調控,但在沒有國會法案支持的情況下,無法強制藥品制造商降低向私人保險公司、自費患者、藥店或藥品批發商收取的價格。
2021年,時任總統喬·拜登撤銷了特朗普的藥價「最惠國」行政令。
這次特朗普卷土重來,意欲再度降低美國藥品價格是否能成功還存在非常大的疑問。
而關于港、A兩市的醫藥板塊,近期亦有一些機構表達了積極看法。
信達證券在5月11日的報告中指出,前期受中美關稅政策持續升級的影響,出口產業鏈出現較大幅度的回撤,尤其是對美出口敞口相對較大的醫藥細分賽道,例如CXO板塊、原料藥板塊等,隨著關稅政策的邊際緩和,這些細分板塊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方正證券在研報中指出,2025年一季度偏股型基金重倉醫藥佔比環比提升0.47個百分點至9.13%,結束2024年一季度以來的持續下行趨勢。其中持倉結構分化顯著,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藥企和CXO企業更受青睐。
興業證券則在報告中表示,2025年一季度醫藥生物總體穩健,板塊景氣度有望逐季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