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市場為關稅憂心忡忡之際,白宮的風向似乎悄悄變了。
近日,特朗普在採訪中繼續釋放緩和信號,並且暗示「大門仍敞開著」。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宣稱局勢已「大幅緩和」,他在採訪時也表示,對中國加徵100%關稅的情況不一定會發生,並稱雙方可以在未來幾週通過談判,避免貿易戰升溫。
關稅降溫?
近幾週來,特朗普已將數十種產品從其所謂的「對等關稅」中豁免,並在各國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時,提出願意將更多產品排除在關稅之外。特朗普政府此前的強硬姿態似乎正在扭轉。
美貿易政策的不斷搖擺,特朗普政府的反復無常,也進一步凸顯了其「草台班子」的本質。入主白宮半年多,美國在國際社會的信譽似乎被不斷的侵蝕。
分析人士指出,這反映了美國政府内部日益增長的一種觀點:美國應當降低對國内不生產的商品徵收的關稅。此外,在美國最高法院將於11月上旬就「對等關稅」舉行聽證會之前,特朗普團隊祭出一繫列措施,也希望扭轉可能出現的不利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關稅對經濟的負面衝擊還在持續,雖然特朗普政府堅稱關稅的主要負擔將由出口國承擔,但很多機構顯然不這麽認為。
標普全球(S&P global)的一項新分析顯示,2025年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使全球企業損失高達1.2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成本將轉嫁給消費者。該機構指出,僅有約三分之一成本由企業消化,其餘三分之二將由消費者承擔。
標普的最新報告呼應了高盛近期發佈的報告。高盛經濟學家10月12日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到今年年底,美國消費者將承擔特朗普總統關稅行動所帶來成本的一半以上。
多位知名的高盛經濟學家在報告中寫道,美國消費者將承擔55%的關稅成本,美國企業將承擔22%的關稅成本,外國出口商將通過降價來吸收18%的關稅成本,另有5%將被規避。
浩浩蕩蕩的遊行,特朗普政府「壓力山大」
除了關稅外,特朗普政府面臨更大規模的内部危機,也讓其内外交困。
近日,包括紐約、洛杉矶、華盛頓、芝加哥等多個美國大城市舉行示威遊行,反對暴力打擊移民、強行派遣國民警衛隊進入美國城市、加徵關稅等多項特朗普政府執行的政策。
據悉,參加抗議者多達數百萬人。很多人手舉牌子,牌子上就寫著「不要國王」。對此,特朗普表示,「他們說把我比作國王,可我不是國王。」
還有遊行者舉著「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離開街頭」「憲法不是可有可無」等字樣的旗幟和橫幅,高呼「沒有法治就沒有和平」等口號,整個場面可謂浩浩蕩蕩。
有美媒表示,美國民眾對特朗普的政策混亂「忍無可忍」,美國農產品賣不出去,農民快破產了,物價也飛漲,數十億本來用於醫療補助和聯邦醫療保險的款項被挪作他用,一切都太糟糕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美國民眾舉行的第三次大規模抗議集會,其背景是美國政府停擺。
截至上週末,美國政府的此輪停擺已經持續了19天,隨著停擺的持續,其造成的經濟損害無疑也正日益放大。最新數據顯示,美國聯邦政府工作人員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近期已急劇攀升,這無疑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
結語——
特朗普的總統寶座,正迎來最嚴峻的考驗。這場由關稅、移民等問題引發的風暴,似乎正蔓延至美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