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A股市場悄然迎來一抹亮色——銀行板塊整體走強,成為拉動大盤止跌回升的關鍵力量。
截至收盤,南京銀行(601009.SH)、廈門銀行(601187.SH)、工商銀行(601398.SH)、農業銀行(601288.SH)、建設銀行(601939.SH)均錄得上漲。
消息面上,央行近期連續開展大規模逆回購操作,並首次在9月中旬即啓動14天期逆回購,同時投放6000億元6個月買斷式逆回購,單週實現淨投放超1.1萬億元。
廣發證券認為,這一繫列操作明顯早於往年季節性節奏,旨在提前應對季末與長假前的預防性資金需求,體現貨幣政策「精準滴灌」與「適度寬松」的導向。隨著9月MLF到期與LPR報價臨近,預計央行將繼續靈活運用多種工具保障流動性平穩跨季,對銀行間資金面形成有力支撐。
此外,近期科技牛市愈演愈烈,「含科量」一詞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而銀行作為傳統的紅利板塊,關注度並不高,近一段時間部分銀行股甚至迎來一定的調整,估值水平回落。相比科技股遙遙領先的估值水平,再考慮銀行股不俗的股息率,後者的性價比開始凸顯。
中信證券表示,目前A股上市銀行算術平均靜態股息率回升至4.3%,算術平均靜態PB水平則回落至0.61倍,隱含較高的權益回報空間。二季度以來的市場風格和資金面波動,雙向影響板塊走勢,且上週開始資金面影響強於市場風格,給配置型資金帶來機會。無論是基於慢牛的板塊接續、還是長線資金的欠配空間,銀行股絕對收益空間開始顯現,建議投資者積極配置。
事實上,自2024年以來,銀行板塊就表現不俗,創造了不錯的絕對收益。受政策鼓勵保險公司加大入市力度、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指導等資金面利好,銀行板塊已悄然成為配置型資金的「心頭好」。2025年Q2,銀行股佔主動型基金重倉股比例較上季度末明顯提升0.87個百分點,達到2021Q1之後的新高。
長遠來看,有分析師認為,銀行為代表的紅利類資產有望持續成為市場的「香饽饽」。尤其是市場熱點輪動、波動加大時,銀行股或將成為那個默默託底的「穩定器」。
從基本面看,銀行業也正迎來積極信號,其基本面存在轉暖的預期。有觀點指出,規模、淨息差、不良貸款率等向來是影響銀行業績的重要因素。未來銀行淨息差降幅有望收窄。此外,隨著房地產風險的不斷出清以及銀行業務結構的調整,不良率正在穩步下降,銀行板塊業績的穩步向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