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回購潮退坡?

來源 財華社

今年以來,在大型科技企業和藍籌金融企業的帶動下,港股大盤指數累計超27%的漲幅,恒生指數(HSI.HK)和恒生科技指數(HSTECH.US)的累計漲幅分别達到27.10%和28.21%。

拉動大盤的,除了科技新貴如地平線機器人-W(09660.HK)和醫藥股如中國生物製藥(01177.HK)等的加持外,還是離不開重磅股的幫襯。騰訊(00700.HK)今年以來累漲45.26%,阿里巴巴(09988.HK)和快手-W(01024.HK)等的累計漲幅更達到66.22%和73.52%。

Wind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八個月,港股回購金額達到1,159.89億港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5.71%,這是退坡的趨勢嗎?

哪家公司回購最多?

騰訊、匯豐控股(00005.HK)和友邦保險(01299.HK)依然是港股市場回購金額最高的三家上市公司,回購規模分别達到460.99億港元、241.45億港元和176.93億港元。而這三家上市公司今年以來的累計漲幅也十分驚人。

騰訊股價累計漲幅達45.26%,匯控今年更是一度恢復「紅底」身份,股價再踏入「百元」關口,現暫時回落至99.75港元,但累計漲幅仍達到38.01%。友邦保險的股價累計漲幅也達到31.78%。

值得留意的是,騰訊與美股科技巨頭一樣,也忙於追趕AI大潮而增加相關的資本開支,2025年上半年,騰訊的資本開支達到465.83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101.76%,其管理層曾透露,2025年資本開支預算為收入的低兩位數百分比(或意味著10%到不超過15%),對應來看或約800-1,000億元人民幣,或較其2024年的資本開支767.6億元人民幣增加4%以上。

但是從Wind的數據來看,騰訊最近兩個月的股價曾多次衝擊600港元以上,而其最高回購價也在620港元水平,反映其股價的漲勢也並沒有阻止其回購的步伐。不過相對其市值體量,騰訊的回購金額不算太高,其回購動作更類似是一個習慣,而並非像美股科技巨頭那樣,通過競賽式的增加回饋股東力度,來緩和股東對其AI投入的反感。

事實上,阿里巴巴(09988.HK)也是回購大戶,只不過阿里主要在美股市場進行回購,港股股東同樣能從權益的增厚中得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的第1財季,阿里巴巴(BABA.US)以8.15億美元(約合63.61億港元)的總價回購了5,600萬股普通股,而在2025年6月末,該公司仍有193億美元(約合1,506億港元)的回購額度,相當於其當前美股市值的6%。

阿里巴巴管理層在最新的季績業績發佈會上表示,阿里將儘力把握兩大歷史性機遇:一是打造以「AI+雲」為核心的技術平台,二是構建涵蓋購物與日常生活服務的全方位消費平台。今年2月,該公司宣佈未來三年將投入超過3,800億元,用於建設雲和AI硬件基礎設施。於7月又宣佈投入500億元以把握由大消費帶動的市場機遇。

這意味著阿里未來三年的資本投入與回購承諾都很龐大,有可能對其財務狀況帶來壓力。2025年6月30日,阿里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短期投資和股權證券及其他理財投資,且在提取及使用上不受限製的金額為5,856.63億元人民幣,應可應付其未來三年資本開支和回購承諾。但是6月財季,其自由現金流為淨流出188.15億元人民幣,若持續為淨流出,有可能進一步蠶食其財務狀況。

匯控為代表的金融股,其回購舉措或是因為估值偏低,通過回購與派息來維持其對投資者的吸引力。面對新興產業所帶來的高增長機會,傳統金融股的市淨率一降再降,唯一能讓它們在資本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的,也就只有現金回報了,這是其回購的内在邏輯。

回購展望

從港股的整體表現來看,見下圖,港股主板平均市盈率在持續攀升,而從過去的數據可以看出,在全球股市大漲的2021年,港股的回購活動也顯著放緩。對比這幾個月的回購數據與去年下半年的水平,可以看出隨著市盈率估值的上升,回購活動開始回落。

從歷史規律與當前數據的呼應來看,港股回購活動隨估值攀升的回落趨勢,本質是市場「估值修復」與「資金理性」的共振結果。2021年全球股市普漲時,港股主板平均市盈率處於高位,企業認為股價已反映合理價值,回購動力自然減弱;而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初,港股估值處於相對低位,疊加部分企業現金流充裕,催生了大規模回購潮。如今隨著大盤累計超27%的漲幅,恒生指數與恒生科技指數估值逐步回歸合理區間,企業回購決策更趨謹慎——既體現出對當前股價的認可,也暗含對後續市場波動的預判,避免在高位回購造成股東利益損耗。

展望後續,港股回購活動的走向將緊密依賴兩大因素:一是估值水平的持續性——若大盤繼續上漲推動主板平均市盈率突破歷史中樞上沿(2018-2024年港股主板平均市盈率中樞或約12倍),回購規模可能進一步收縮;二是企業現金流表現——科技企業AI投入的回報週期較長,金融企業受利率環境影響較大,若後續現金流增速放緩,可能會改變當前的回購節奏。

但從短期來看,騰訊、阿里等龍頭企業的現金流儲備仍較充足,匯豐、友邦的派息與回購政策也具備穩定性,疊加港股估值尚未脫離合理區間,中短期回購活動或不會出現斷崖式下滑,有望以「結構性回購」為主,為市場提供一定的支撐力量。

免責聲明:僅供參考。 過去的表現並不預示未來的結果。
placeholder
【今日市場前瞻】黃金價格創歷史新高!美國PMI數據來襲美國PMI數據來襲,黃金能否繼續上漲?日幣匯率大跌1%!日本執政黨多位高官宣布辭職;原油價格大反彈>>
作者  Alison Ho
7 小時前
美國PMI數據來襲,黃金能否繼續上漲?日幣匯率大跌1%!日本執政黨多位高官宣布辭職;原油價格大反彈>>
placeholder
警報拉響!黃金暴漲3508美元:一場針對美元的世紀擠兌,誰在搶空實體黃金?​當市場還在為聯準會9月是否降息爭論不休時,真正的聰明錢正悄悄完成一場世紀大逃亡。黃金衝破3,500美元的根本邏輯,或許早已超越單純的避險需求──這是一場對美元信用的集體背叛?還是全球菁英用真金白銀投下的不信任票?
作者  投資-槓把子
8 小時前
​當市場還在為聯準會9月是否降息爭論不休時,真正的聰明錢正悄悄完成一場世紀大逃亡。黃金衝破3,500美元的根本邏輯,或許早已超越單純的避險需求──這是一場對美元信用的集體背叛?還是全球菁英用真金白銀投下的不信任票?
placeholder
聯準會9月降息板上釘釘!黃金創下歷史新高,大摩:2025年底衝3800美元!聯準會降息在即,黃金、白銀價格提前飆升,未來還有6%的上漲空間。
作者  Tony Chou
8 小時前
聯準會降息在即,黃金、白銀價格提前飆升,未來還有6%的上漲空間。
placeholder
資本市場即將迎來6500億巨獸,李嘉誠要將長和集團一分為二?究竟因為什麼?據最新消息,香港首富李嘉誠家族掌控的長和集團(00001-HK)正考慮對其全球電訊業務進行重大戰略調整,計劃透過分拆上市釋放高達1500億港元的資產價值,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作者  財富進化論
8 小時前
據最新消息,香港首富李嘉誠家族掌控的長和集團(00001-HK)正考慮對其全球電訊業務進行重大戰略調整,計劃透過分拆上市釋放高達1500億港元的資產價值,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placeholder
美股將迎9月「魔咒」、金價歷史新高!四大要點不容忽視!美股週一因勞動節假期休市,這意味其已進入「最負面」的季節性月份,俗稱9月「魔咒」。根據歷史數據顯示,9月往往是美股表現最差的月份,S&P 500在過去35年中平均下跌0.8%,下跌次數達18次,為唯一下跌多於上漲的月份,經濟學家普遍認為,9月5日公佈的非農就業數據將成為本月走勢關鍵。 無獨有偶,週二(9月2日)黃金大漲近1%至時段高位3508美元,再創歷史新高。白銀價格同樣大漲,自2011年以來首次突破40美元大關。一系列跡象或表明市場正從8月AI行情中冷卻,隨之而來的是避險情緒的快速升溫。
作者  Insights
8 小時前
美股週一因勞動節假期休市,這意味其已進入「最負面」的季節性月份,俗稱9月「魔咒」。根據歷史數據顯示,9月往往是美股表現最差的月份,S&P 500在過去35年中平均下跌0.8%,下跌次數達18次,為唯一下跌多於上漲的月份,經濟學家普遍認為,9月5日公佈的非農就業數據將成為本月走勢關鍵。 無獨有偶,週二(9月2日)黃金大漲近1%至時段高位3508美元,再創歷史新高。白銀價格同樣大漲,自2011年以來首次突破40美元大關。一系列跡象或表明市場正從8月AI行情中冷卻,隨之而來的是避險情緒的快速升溫。
goTop
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