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9984.T)與英特爾(INTC.US)聯合宣佈,雙方已簽署最終的證券購買協議,根據該協議,軟銀將以每股23美元的價格,買入價值20億美元的英特爾普通股。孫正義表示,這項戰略投資是要支持英特爾先進半導體製造及供應鏈在美國的進一步拓展,而英特爾的CEO陳立武則表示,期望與軟銀深化合作關繫。
軟銀所提出的收購價較英特爾2025年8月18日收盤價23.66美元折讓2.79%,當日英特爾的股價收跌3.66%,市值為1035.60億美元。但在與軟銀公佈購股協議後,英特爾的股價在盤後大漲5.41%,現報24.94美元。若英特爾以發行新股來吸納軟銀的投資,則按其現行收盤價計算,軟銀或將持有英特爾的1.89%權益,或成為英特爾的第五大股東。
Whalewisdom的數據顯示,當前英特爾的前五大股東分别為貝萊德、先鋒領航、道富集團、量化資管公司Geode資本管理和美國著名投資公司Primecap Management Company,持股比例分别為8.95%、8.85%、4.67%、2.24%和1.84%。
英特爾的困境與轉型
近期,英特爾成為美國政壇的關注焦點,起因是上週特朗普突然公開要求解僱其CEO陳立武,隨後又在白宮緊急召見他,並截然轉變態度,對陳立武的履歷表現了認可。傳聞促使特朗普態度轉變的原因可能與會面中陳立武所闡述的英特爾未來規劃有關。
在過去一段時間里,英特爾的發展面臨諸多挑戰,雖然曾作為矽谷芯片領域的巨頭,但近年來故步自封,固守電腦時代的X86架構,而錯過了智能手機和AI的強大發展機遇,被英偉達遠遠甩在身後,而在其長期佔據優勢的數據中心和個人電腦市場,也受到了AMD的衝擊,沒有跟上智能手機芯片快速發展的浪潮,黯然成為矽谷的沒落貴族。
陳立武今年3月起取代基辛格接任英特爾CEO,便開始大力推行改革,包括縮減全球計劃中的製造工廠建設規模,推遲《芯片法案》補貼項目俄亥俄州芯片工廠的投產日期——這或是觸發特朗普暴怒神經的舉措,以優化資源配置,並將公司資源集中投向AI芯片研發領域,試圖從中找到突破。
與陳立武見面之後,特朗普的態度出現大逆轉,傳言可能是因為陳立武向特朗普詳細介紹了英特爾在推動美國本土半導體製造技術升級、增加就業崗位以及保障供應鏈安全等方面的計劃,這正符合特朗普對唯一有希望生產出最先進芯片的美國本土企業英特爾在先進製程技術和產能等方面取得突破,以鞏固美國在半導體產業領先地位的期望。為此,美國政府甚至正考慮入股英特爾。
作為深得政要歡心的孫正義,或許從中看到了機會。
軟銀的AI全產業鏈野心
2016年,軟銀以320億美元取得芯片設計公司Arm(ARM.US),並促成了其上市以緩解軟銀的財務壓力,但仍控製著ARM約九成權益,將其牢牢控製在手心,以在全球AI和全球芯片市場佔據領先優勢,現在的ARM芯片是英偉達繫統進入數據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年初,孫正義與OpenAI和甲骨文(ORCL.US)與特朗普共同宣佈了名為「星際之門」的AI聯合開發投資項目,該項目的總投資將達到5000億美元,在美國各地建設數據中心,並配置滿足電力需求的發電設施。儘管其財務狀況一直被诟病,但軟銀仍義不容辭作為出資方,以取得進入美國AI發展市場的快速通道,並暗示會通過融資來滿足資金需求。
幾乎在同一時期,軟銀與OpenAI建立合作夥伴關繫,共同開發和推廣名為「Cristal Intelligence(水晶智能)」的企業級AI服務,軟銀每年將投入30億美元,在其集團公司中部署OpenAI的解決方案,使其成為全球首家大規模集成「水晶智能」的公司,雙方還將向日本大型企業推廣「水晶智能」。
今年3月,軟銀又有大動作,宣佈以65億美元的全現金交易收購獨立芯片設計公司Ampere。Ampere於2018年在矽谷成立,最初專注於雲原生計算,後將業務拓展至可持續AI計算領域,擁有多種適用於從邊緣計算到雲數據中心的雲工作負載產品,收購完成後,Ampere將作為軟銀的全資子公司並入其業績中,並保留原名稱。
此外,軟銀於今年第1季大手增持英偉達(NVDA.US),並建倉台積電(TSM.US)和甲骨文。我們從whalwisdom了解到,截至2025年6月30日,英偉達是僅次於T-Mobile(TMUS.US)的軟銀第二大持倉,佔軟銀美股持倉總量的11.29%,持倉市值為48.23億美元,而台積電和甲骨文分别為第五大和第九大持倉。
6月,據彭博社報道,孫正義計劃在亞利桑那州建設價值萬億美元的工業園區,名為「Project Crystal Land」(水晶之地),該園區將專注於AI和機器人技術的研發和生產。
再連同這次入股英特爾,彰顯出軟銀在AI領域宏大佈局的野心。
結語
這場戰略投資遠非簡單的資本運作,而是半導體產業格局演變的關鍵一步。
孫正義的20億美元注資恰逢其時——在英特爾轉型、市值明顯跑輸其同行的節點,軟銀以不足2%的股權獲得了影響這家芯片巨頭未來發展的重要話語權。
縱觀軟銀近年佈局:從ARM的芯片設計優勢,到Ampere的雲端計算能力,再到如今切入英特爾的核心製造領域,一個貫穿AI產業鏈的生態版圖正在成型。
更引人深思的是其中的地緣政治維度:當美國政府考慮入股英特爾之際,軟銀的這步棋巧妙地將商業戰略與國家利益相融合。這不僅是一次商業投資,更是對全球半導體產業未來格局的前瞻性佈局。
只是在這場技術自主與資本合作的博弈中,追求本土化的特朗普似乎選擇性忘記了軟銀本質上是一家日本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