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走勢:長短期國債殖利率分化、美國「滯漲」風險加劇!

投資慧眼Insights -
長短期國債殖利率分化——經濟衰退的信號
週三(5月21日)美國再度上演「股債匯三殺」,其直接原因無疑是美國長債殖利率的走高,其中美國20年國債殖利率一度升至5.13%,美國30年國債殖利率觸及5.1%,雙雙錄得2023年11月以來的最高。但需留意的是,對利率更為敏感的2年期美債殖利率本周以來則反應平淡,暗示市場仍押注聯准會將於短期內降息。
美國30年期、10年期、2年期國債殖利率:
圖片來源於:tradingview
實際上,長期債券殖利率走高反映的是「外資撤離美債」、「美國債務危機」等結構性問題,而導火索無疑是本周初穆迪下調美國評級及美國稅改法案對財政赤字增加的擔憂。
這種長期和短期國債殖利率分化加劇的不尋常的現象被稱為「陡峭化扭轉」,通常被看作經濟衰退的信號。無獨有偶,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近日發出警告稱,美國經濟並不處於所謂的「甜蜜區間」,而是面臨多個風險因素疊加,包括持續的地緣緊張局勢、財政赤字擴大以及通脹壓力。並表示不能排除美國經濟最終陷入滯漲的可能。
通脹仍是關鍵,美國通脹或5月開始走高?
筆者反復強調,美國債務問題表明聯准會或必須更加堅定將控制通脹放在首位,因高通脹、低增長意味債務稀釋,將進一步加劇長期殖利率的走高,進而構成更大的風險。
值得留意的是,目前關稅效應遲遲未反映在物價上,主要因商界此前備有存貨,可以應付需求。加之其後的90天暫緩關稅決定又給了商家補庫存的機會。
摩根士丹利在5月16日的報告中表示,中美貿易緊張局勢近期雖有緩和,但美國通脹預計將從5月開始明顯上升,全年通脹率可能升至3.0-3.5%,這將迫使美聯儲在2025年保持利率不變。
美國財政談判進展表明財政立場將基本保持不變,缺乏大規模刺激措施。對投資者而言,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將進入低增長、高通脹的組合,資產定價需要適應沒有降息的新現實。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當前的長期債券殖利率持續走高或並不足以真正衝擊市場,亦非真正的風險所在,因此前多次出現過類似情況美國均以提高債務上限應對。此外,衡量美國國債市場預期波動性的指標MOVE指數並未大幅走高,或表明當前美債波動或更多由供需端因素所致。
不過,投資者需警惕聯准或不得不在關稅對通脹的直接影響明朗之後再降息。這或導致聯准會降息將大幅延後至四季度甚至明年年初。利率維持高位疊加經濟增速的下調,這無疑意味當前滯漲風險正在加劇。
筆者提醒,滯漲風險加劇或推動美國貿易談判進展,尤其是美中貿易談判。因此,就短期而言,大類資產或處於寬幅震盪的格局,而中長期來看美元則有望受到結構性問題拖累而處於貶值趨勢之中。
美元技術分析:101.40未能收復凸顯弱勢
美元指數周線圖:
圖片來源於:tradingview
周線圖顯示,美元近期的反彈未能有效突破101.50,這凸顯市場看空美元意願強烈,整體下行趨勢尚未扭轉。與此同時,美元前期低位98.0附近並非一個有效的支撐水準,這暗示美元後續仍將下探97.30附近支撐。而更重要的是,一旦美元擊穿97.30,則下行空間將被進一步打開。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