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港股市场,创新药概念是表现最为强势的板块之一,累计涨幅仅次于稀土、加密货币、黄金等少数几个板块。
创新药内部,北海康成-B(01228.HK)、三叶草生物-B(02197.HK)累涨超过10倍,科伦博泰生物-B(06990.HK)、百济神州(06160.HK)、恒瑞医药(01276.HK)等多股也都录得巨大涨幅。
不过,就在近日,处于高位的创新药概念却连遭大跌,而这也引起了投资者的警惕。
连续飙升过后,创新药板块连跌
具体来看,富途牛牛的数据显示,于10月9日、10日、13日,创新药概念指数分别下挫4.80%、3.37%、2.09%。
板块内,诺诚健华(09969.HK)在这三个交易日累跌逾21%,药明合联(02268.HK)期内累跌近17%,科伦博泰生物、恒瑞医药等多股也都遭遇明显下跌。
此外,另一个创新药相关的重要指数——生物医药B类股指数也在10月9日、10日、13日分别下跌7.39%、4.35%、0.37%。
板块内,宜明昂科-B(01541.HK)累跌逾27%,创胜集团-B(06628.HK)累跌超20%,荃信生物-B(02509.HK)、德琪医药-B(06996.HK)等多股大跌。
有业内人士认为,近日港股创新药板块连跌主要受海外扰动以及“长假效应”下的短期资金获利了结影响。
还有投资者表示,今日创新药概念、药明康德(02359.HK)、药明生物(02269.HK)、凯莱英(06821.HK)等行业“卖水人”大面积遭遇下跌或许和周末短期贸易摩擦升级有关,市场出现了一些恐慌。
机构如何看待板块前景?
平安基金经理周思聪表示:“经历了最近两个多月的震荡和盘整,有“某个创新药资产就预期要BD”的非理性行为可能会冷静。产品已经成药、有业绩、或者产品临床阶段靠后BD确定性强的中大型市值的创新药企业可能重新获得市场的关注。下一阶段,行情的核心特征有望从情绪驱动的修复向基本面驱动的增长转变。”
周思聪还指出:“在产业趋势、政策趋势、宏观环境都较为有利的背景下,继续看好创新药的大行情。未来,市场的叙事将从广泛的估值重估转向进一步的基本面落地。未来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够成功地将其科学创新转化为国内外商业成功的公司。市场也将更加严苛地审视公司的每一个临床数据、每一份销售财报和每一次BD交易的质量。能否持续产出有价值的创新成果,以及能否将这些成果高效地转化为商业收入,是决定未来公司价值的核心。”
广发基金刘杰日前发文称,展望四季度,港股创新药行业依然有较多事件催化的可能,例如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10/17-10/21)、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12月份)、医保谈判、潜在BD浪潮,可能会对创新药表现有催化作用,或可关注后续动态。
华鑫证券指出,创新药出海是长期趋势,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有限。根据医药魔方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License-out交易共计72笔,已超过2024年全年交易数量的一半;交易总金额较2024年全年高出16%,其中单笔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达16笔。进入2025年Q3之后,出海趋势延续,但上市公司的重磅BD较少,NewCo形式的BD也未能达到市场预期。短期贸易摩擦升级,市场可能会担心未来脱钩的风险,但全球创新研发向更高效率的中国转移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10月12日的研报显示,申万宏源证券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创新药相关公司将延续收入高速增长趋势,建议关注业绩始终保持高增长的创新药板块,及业绩边际大幅向好的医疗设备、CXO及上游板块。
结语
总的来看,虽然创新药板块在近日遭遇连跌,但短期波动并未改变创新药产业的长期核心逻辑,国产创新药的发展前景依然可期。
未来,市场叙事将从广泛的估值重估转向基本面驱动。头部企业有望凭借核心管线商业化放量、差异化技术平台突破与全产业链协同优势,持续夯实市场地位,并为行业打开广阔发展空间,推动创新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与全球化布局的新阶段。
在此背景下,自成立以来便高度关注创新药行业前沿动态的“港股100强”评选,始终积极顺应产业变革趋势。创立十余年来,榜单持续优化结构、增设多个细分板块,力求更全面、及时地捕捉港股市场中的创新药产业新趋势。
据悉,第十二届“港股100强”评选活动的准备工作已正式启动,榜单候选筛选正有序推进,且拟增设多个细分榜单,重点关注创新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深度呼应当前产业发展热潮。
那么,哪些企业能凭借技术突破、市场表现等卓越特质,在此次的权威评选中脱颖而出?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