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當地時間),美國勞工統計局發佈的報告顯示,8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為14.2萬人,低於市場預期,失業率從7月的4.3%下降至4.2%,持平預期,失業率為今年3月以來首次出現下降。
9月11日(當地時間),美國勞工統計局又披露數據,8月美國CPI同比上漲2.5%,前值2.9%,核心CPI同比上漲3.2%,符合市場預期,環比上漲0.3%,高於預期的0.2%。
總的來看,8月份的數據顯示美國就業趨弱、通脹緩解,在此背景下市場預期聯準會9月開啓降息。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數據顯示勞動力市場過度降溫,市場預期聯準會9月降息50個基點的可能性一度超過80%。而在CPI數據公佈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聯準會觀察工具」顯示,目前市場預期聯準會9月降息25個基點的可能性約為85%,只有15%的人預計將降息50個基點。
雖然降息幅度仍存爭議,但降息本身漸成共識。在這種大背景下,哪些資產和行業更有望受益?
降息之下,港股、黃金或更受青睐
據悉,聯準會降息可分為兩類,其中纾困式降息常見於危機發生後,降息幅度更大、持續時間更長、總降幅更大;預防式降息則多出現在經濟出現放緩迹象時,降息幅度小、持續時間短、總降幅較小。
根據海通證券的研究,聯準會自1982年後共進行過4次纾困式降息和5次預防式降息。而經過分析後可發現,聯準會降息會顯著影響到權益、固收、外匯資產走勢,但商品價格漲跌規律不明顯。
首先,權益資產在預防式降息期的勝率較高,纾困式降息期大概率下跌。具體來看,美股方面,道指對於降息的反應最為劇烈,其次是標普500、納斯達克;國内股市方面,降息期間A股、港股走勢與美股基本相同,但A股走勢具有一定獨立性;發達市場表現強於新興市場,但在預防式降息期間,新興市場彈性可能更大。
其次,根據研究,無論預防式亦或纾困式降息,債券利率均大概率下降、價格上漲,美債利率下行的概率均較高,預期中債利率短期下行,但降幅小於美債。
另外,在降息期間美元大概率走弱,日元可能上漲,人民幣、歐元走勢獨立。
而商品價格與降息的關系較弱,但黃金上漲的確定性比較高,尤其是纾困式降息後黃金的上漲彈性更大。
民生證券近日在研報中表示,聯準會降息即將落地背景下,近期金價再創新高。接下來,從中長期看,美元信用弱化為主線,繼續堅定看好金價中樞上移。
華西證券研究人員認為,目前9月降息或已經計價,降息之後的金價表現才值得關注,可以關注降息1次乃至2次後,屆時金價表現。
降息更利好港、A兩市哪些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興市場的權益類資產中,港股和A股是極其重要的市場。
近期,興業基金發表觀點稱:「宏觀方面,聯準會降息周期逐步臨近,我們分析判斷這將是一次預防式的降息,降息開啓前後,權益市場預計均有上行窗口,或呈現為美股到其他發達市場再到新興市場的輪動規律,其中恒生科技在降息後可能反轉效應比較明顯,進而逐步走強。」
天風證券發佈研報表示,全球市場比較下,中國資產當前仍具性價比。在預期逐漸修復、期待後續基本面逐漸改善的基礎上,當前港股中概仍具估值吸引力,風險回報比高。
從板塊的角度來看,光大證券國際策略分析師伍禮賢認為,港股的公用股、中資電信股、金礦股等,均為未來可受惠減息的板塊,前兩者在美國減息下,潛在收益吸引力相對美債更大。
信銀國際個人及商務銀行業務投資主管張浩恩認為,港股市場的焦點是派息股,包括内銀、内險、中資電信、能源;科技板塊當中部分大型權重股,手遊、消費平台股雖無派息,但隨歐美減息,資金將流往亞洲如日本、中國台灣、韓國等地,只要資金持續停留亞洲,便有機會留意甚至流入估值便宜的港股,大型權重科技股應可受惠。
事實上,今年以來,恒生指數微漲3.59%,而市場中騰訊控股(00700.HK)、美團-W(03690.HK)等大型科技股的漲幅要遠超恒生指數的漲幅;另外,高息股方向的中國移動、建設銀行(00939.HK)、中國海洋石油(00883.HK)同樣大幅跑赢整個市場。
這些板塊同樣是降息後需要重點跟蹤的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近兩年,A股走勢低迷,聯準會降息也有助於改善市場的流動性,推動全市場復蘇,但海通證券指出,聯準會預防式降息A股成長跑赢,纾困式降息則A股價值佔優。
目前,結合機構的觀點來看,此輪聯準會預防式降息的可能性更高,因此A股市場的成長方向更值得關注,因資金成本變低,投資者對風險性資產的投資意願和偏好增強。
從行業角度來看,分析觀察2000年以來4次聯準會降息後的表現後,海通證券認為,本輪聯準會預防式降息短期内利好金融行業,同時食飲、美護等受到外資偏好的消費行業也有望跑赢;但從中期維度看,基本面更優的中國優勢制造有望成為A股中期主線,具體關注具備出口競爭優勢的中高端制造和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科技制造。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