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特海國際(09658.HK)發佈了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表現喜憂參半。
業績出爐後,資本市場反應趨于謹慎。5月22日,特海國際股價低開低走,收盤大跌10.3%,報15.68港元/股。
具體來看,今年一季度,特海國際實現收入1.98億美元,同比增長5.4%。這主要得益于門店網絡的持續擴張,以及客流量的提升。
作為海底撈海外業務的經營主體,當前特海國際正持續調整餐廳網絡。第一季度,公司新開設4家海底撈餐廳,同時關閉3家經營表現不佳的餐廳。截至2025年3月底總門店數達123家。期内,總客流量超過780萬人次,同比增長6.8%。
在盈利層面,今年一季度,特海國際溢利為1190萬美元,去年同期虧損450萬美元,成功實現扭虧為盈。
究其原因,匯兌虧損淨額較2024年同期減少2040萬美元,成為公司盈利改善的關鍵因素。
從核心運營數據來看,特海國際這份財報並不喜人。
就餐飲行業最為看重的核心指標翻台率來看,增長已現乏力。第一季度,特海國際整體平均翻台率為3.9次/天,與2024年同期持平,未能實現進一步增長。
客單價方面,特海國際整體平均客單價也出現小幅下滑,由上年同期為24.9美元降至24.2美元。
另值得警惕的是,特海國際的經營溢利率從去年同期的6.6%下降至4.1%。這主要受多項客戶讓利及員工福利措施影響。
面對經營數據波動,特海國際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楊利娟強調,第一季度,公司的重點是主動調整經營策略,通過多種方式讓利給顧客,以此提升顧客的長期黏性。同時也更注重員工的團隊建設、薪資福利,以更好地凝聚員工。即使短期内面臨經營溢利率承壓,公司也會堅定選擇對此進行長期投入。
綜上所述,儘管特海國際在第一季度實現了營收的穩健增長並成功扭虧,但其經營數據中隱藏的隱憂也不容忽視。績後該股大跌,其背後可能是投資者對其戰略成效的信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