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USD)在周一美國交易時段開始時做出了膝跳反應,美國零售銷售在各方面都高於預期。週一上午,美元面臨一些拋售壓力,在伊朗表示不打算進一步加劇中東緊張局勢後,市場逃離避險因素。市場正在消化所有因素,以評估美元指數是否會再次測試今年的高點。
在經濟數據方面,企業庫存是周一唯一的數據點。同時,新任聯準會主席約翰威廉斯在彭博電視上表示,最近的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並不是聯準會考慮改變立場的轉捩點。在聯準會主席鮑威爾週二發表演說之前,這一觀點可能是關鍵。
每日市場動態摘要:零售銷售大放異彩
美元指數技術分析:在底部買進
週一,在美國零售銷售數據公佈之前,美元指數(DXY)走軟。伊朗週一發表聲明,表示不希望在中東地區尋求任何升級,這是伊朗撤回協議的主要原因。市場推動歐洲和美國股市走高,避險貨幣有所緩和,美元指數回落至106.00以下。
在上行路上,美元指數的第一個水準是11月10日的高點106.01,略高於106.00。進一步上行並突破107.00,美元兌美元指數可能在107.35(10月3日的高點)遇到阻力位。
在下行路上,第一個重要水準是105.88,這是自2023年3月以來的關鍵水準。進一步下行,105.12和104.60也將作為支撐位,在55日和200日簡單移動均線(sma)分別位於103.97和103.84之前。
風險情緒常見問題
當提到金融市場的情緒時,「風險偏好」和「風險規避」是什麼意思?
在金融行話的世界裡,兩個被廣泛使用的術語「風險偏好」和「風險規避」指的是投資者在相關時期願意承受的風險程度。在「冒險型」市場中,投資人對未來持樂觀態度,更願意購買風險資產。在「規避風險」的市場中,投資者開始“謹慎行事”,因為他們擔心未來,因此購買風險較低的資產,這些資產更確定會帶來回報,即使回報相對較小。
要了解風險情緒動態,需要追蹤哪些關鍵資產?
通常,在「風險偏好」時期,股市會上漲,大多數大宗商品(黃金除外)也會升值,因為它們受益於積極的成長前景。大宗商品出口大國的貨幣因需求增加而走強,加密貨幣上漲。在「規避風險」的市場中,債券——尤其是主要的政府債券——上漲,黃金表現搶眼,日圓、瑞士法郎和美元等避險貨幣都受益。
當市場情緒為「冒險」時,哪些貨幣會走強?
澳幣(AUD)、加幣(CAD)、紐西蘭元(NZD)以及盧布(RUB)和南非蘭特(ZAR)等次要外匯,都傾向於在「風險偏好」的市場中上漲。這是因為這些貨幣的經濟成長嚴重依賴大宗商品出口,而大宗商品在風險偏好時期往往會上漲。這是因為投資者預計,由於經濟活動的增加,未來對原料的需求將會增加。
當市場情緒「避險」時,哪些貨幣會走強?
在「避險」期間傾向於升值的主要貨幣是美元(USD)、日圓(JPY)和瑞士法郎(CHF)。美元,因為它是世界儲備貨幣,因為在危機時期投資者購買美國政府債券,這被視為安全的,因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不太可能違約。日圓受到對日本政府公債需求增加的影響,因為日本國內投資人持有的國債比例很高,即使在危機時期,他們也不太可能拋售這些國債。瑞士法郎,因為嚴格的瑞士銀行法為投資者提供了加強的資本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