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價(白銀/美元)在週三延續創紀錄的上漲,交易價格接近52.60美元,日內上漲超過2.50%,在抹去前一天的損失後。週二,銀價在接近53.77美元時創下新高,隨後因急劇回調觸發短暫的獲利了結,結束了四天的連漲。
這種白色金屬繼續受益於倫敦市場持續的實物緊張,庫存已降至歷史低點,導致激進的空頭擠壓。這意味著根本沒有足夠的實物白銀來滿足需求。借貸成本和租賃費率飆升,精煉廠和ETF保管人急於確保有限的供應,進一步推高價格。
這種情況在倫敦現貨和美國Comex期貨價格之間造成了罕見的差距。分析師警告稱,倫敦市場正處於嚴重壓力之下,有人稱其"瀕臨崩潰"。
在最近的預測修正中,美國銀行現在預計到2026年銀價將達到每盎司65美元,理由是結構性赤字加深和投資者需求持續。與此同時,匯豐銀行將2025年的平均價格預測從31美元上調至38.56美元,指出供應緊張和太陽能、電動車及半導體等關鍵行業的工業消費韌性。
從技術角度來看,更廣泛的上升趨勢依然穩固,得到了更高高點和更低低點的清晰模式的支持。在4小時圖上,價格舒適地位於短期移動平均線之上,保持看漲偏向。即時支撐位在51.50美元附近,與21期簡單移動平均線(SMA)緊密對齊,隨後是50.00美元的心理關口,受到50-SMA的強化。每次小幅回調都繼續吸引新的買入興趣,表明交易者在為下一輪上漲做準備時,強烈的逢低買入意願依然存在。
相對強弱指數(RSI)已從超買區域回落至約64,信號顯示在創紀錄的上漲後動能短暫降溫,牛市可能在嘗試再次推高之前稍作喘息。上行方面,阻力位在接近53.77美元的歷史高點,若清晰突破該區域,可能會打開通往55.00美元關口的大門,使白銀進入未知領域。
白銀是投資者之間交易量很大的貴金屬。歷史上,它一直被用作價值儲存和交換媒介。盡管沒有黃金那麽受歡迎,但交易者可能會轉向白銀,以實現投資組合的多元化,因為白銀具有內在價值,或者在高通脹時期作為一種潛在的對沖工具。投資者可以以金幣或金條的形式購買實物白銀,也可以通過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等工具進行交易。交易所交易基金追蹤國際市場上的白銀價格。
銀價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地緣政治不穩定或對經濟深度衰退的擔憂,可能使白銀價格因其避險地位而上漲,盡管其上漲幅度不及黃金。作為一種無收益資產,白銀往往會隨著利率的降低而上漲。它的變動還取決於美元(USD)的表現,因為資產是以美元(XAG/USD)定價的。美元走強往往會抑製銀價上漲,而美元走弱則可能會推高銀價。其他因素,如投資需求、采礦供應(白銀比黃金豐富得多)和回收率也會影響價格。
銀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特別是在電子或太陽能等領域,因為它是所有金屬中導電性最高的金屬之一,比銅和金還要高。需求的激增可能會提高價格,而需求的下降往往會降低價格。美國、中國和印度經濟的動態也可能導致價格波動:對於美國,尤其是中國,它們的大型工業部門在各種工藝中使用白銀;在印度,消費者對黃金珠寶的需求也在決定金價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白銀價格往往跟隨黃金的走勢。當金價上漲時,白銀通常也會隨之上漲,因為它們作為避險資產的地位是相似的。黃金/白銀比率顯示了等於一盎司黃金價值所需的白銀盎司數,可能有助於確定兩種金屬之間的相對估值。一些投資者可能認為高比率是白銀被低估或黃金被高估的一個指標。相反,較低的比率可能表明黃金相對於白銀被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