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年初时,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美国存托凭证(ADR)交易价格为84.95美元。截至9月25日,股价已攀升至176.44美元,涨幅超过一倍,不到十个月内实现翻番的惊人涨势。考虑到自2020年11月蚂蚁集团IPO失败后该股表现持续低迷,这一涨幅更显惊人。
股价飙升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对人工智能的全面押注。从近期公司动态可见端倪:每项举措都推动着这家电商巨头的股价节节攀升:
加大人工智能投资力度——阿里巴巴管理层预计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人民币(约合53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平均每年127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额较前两个财年显著增长,此前两年的资本支出分别为860亿元和320亿元人民币。
Qwen系列:领先的大型语言模型——阿里巴巴打造的Qwen系列与DeepSeek共同构成了中国顶尖的大型语言模型阵营。该系列可处理文本、图像、音频及视频内容,并配备先进编码工具Qwen3-Coder。
云业务扩张——若排除三大云服务巨头(AWS、Azure和谷歌云),阿里巴巴实为全球云计算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上一财年,阿里云实现营收1063亿元人民币(约合162.7亿美元)。这一规模得益于管理层多年来的业务拓展努力。云计算为何至关重要?企业要运行、部署和扩展人工智能工具,必须具备强大的云计算基础——这正是阿里巴巴当前的战略布局。亚马逊、谷歌和微软同样如此。云计算不仅用于托管和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更支撑着各类人工智能服务,并为开发者提供创建更多人工智能产品的系统平台。
与英伟达的合作——近期宣布与GPU巨头的合作进一步巩固了阿里巴巴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地位。该协议主要聚焦软件层面,将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模型与英伟达的软件工具相结合,可应用于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及其他智慧城市系统。
智能眼镜——Quark AI眼镜(将于年底发布)可实现导航、支付等功能,与阿里巴巴整体生态系统无缝衔接。
自主研发AI芯片——除软件领域外,BABA的AI野心亦延伸至硬件领域。通过自主研发AI芯片,阿里巴巴正实现:1)在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下降低对外国芯片供应商的依赖;2)解决中国市场痛点——国内AI设备面临芯片短缺困境;3)构建软硬件一体化的AI生态系统,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壁垒并实现成本效益。
战略并购——自2022年(截至2025年9月)已向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投资逾33亿美元,包括涉及人工智能芯片的电信交易,已产生“切实回报”
阿里巴巴在国内的技术进步方面有着有目共睹的成就。毕竟,正是他们将电子商务和金融科技引入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目前,阿里巴巴正在遵循美国大型人工智能扩展商已有的发展路径:
阿里巴巴构建了涵盖电商、金融科技、物流及云计算的生态系统,形成了人工智能发展所需的强大数据护城河——这与美国Meta、亚马逊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模式如出一辙。
此外,阿里巴巴拥有成熟的现金牛业务(电商),不仅支撑着公司稳健的资产负债表,更能支撑其在人工智能相关资本支出及初创企业收购方面的大手笔投入。这种以现金牛业务支撑AI投资的模式,在Meta、亚马逊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身上同样可见——它们分别依托庞大的广告业务和电商业务实现资金循环。
核心公式可概括为:“现金牛业务支撑AI投资+海量数据储备+稳固的云计算基础支撑AI运行”。这正是美国顶尖科技企业的共同特征,而阿里巴巴也完美契合这一模式。
人工智能似乎正推动着中国股市的整体情绪。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今年迄今已上涨近30%,而恒生指数则逼近40%的涨幅。
然而,并非所有中国科技股都表现一致。一方面,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企业引领着人工智能叙事(百度今年迄今上涨61%)。另一方面,京东(JD)股价今年迄今持平,美团(3690.HK)下跌逾30%,这些同行并未出现上涨行情。
这种分化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京东和美团在向人工智能转型方面,远不如阿里巴巴和百度积极主动。
由于此次反弹发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投资者可能会质疑其可持续性。
过去四五年间,中国股市大幅下挫,而美国股市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一路高飞。这导致中美科技巨头估值出现巨大差距,尽管近期出现反弹,中国科技股相较于美国同行仍处于大幅折价状态。
立刻体验